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
王朝:政商世襲現象一直存在
Dynasties: The Enduring Power of Families in Business and Politics
70年前,美著名歷史學家阿瑟.施勒辛格二世曾以為美國式的民主可以免於王朝世家,然而柯林頓與布希家族之類的人馬,已經在過去9次總統選戰登場了7次,現下希拉蕊.柯林頓與傑.布希也已有問鼎2016白宮的態勢,使人們不得不正視「家族」的實力。它在全球政經角逐中幾乎是一個不敗的力量泉源。
日、韓、菲、孟加拉的現任元首都是前政治首腦的親族;中亞凡名稱上有「斯坦」的國家乃都源自家族封地;印度的「甘地」、巴基斯坦的「布托」、秘魯的「藤森」氏、加拿大的「杜魯道」都雄踞一方,有機會問鼎大位。
在法國,左派有總統歐蘭德和前總統實力角逐者華雅爾「剪不斷理還亂」的政治親情,極右派「民族陣線」更是勒龐家族三代經營的老店;至於中國,還有一票以習近平為首的太子黨哩!
《紐時》估算過,州長、參議員的兒子當上州長與參議員的機率,是其同儕的6000倍和8500倍。
商界更是不得了。全球90%的企業可被歸為「家族企業」。瑞士和葡萄牙資產前十的望族,掌握了其國內3成左右的總財富。在美國,每年營業額1億美元以上的財團,有33%是家族企業;德、法這方面的比重是40%;新興市場國家,則由於包含了許多重視親族關係的亞洲國家,家族企業勢力更大。
當然,家族的優勢在於「品牌」和人脈關係的延續性。不可忽視的是,家族世代延續的展望,給予企業決策長期投資的遠景,而能抗衡開放上市公司股東的短線思維。同時,像是朴槿惠、藤森慶子(秘魯)、希拉蕊能在政界出頭,西班牙的桑坦德銀行、澳大利亞的漢考克勘探、沙烏地奧拉揚融資公司都由家族中的女性出任CEO,也反映了女性才幹的已逐漸釋放。
然而,我們必須避免給予家族的金字塔股權結構過大的槓桿,以致於它阻礙自由競爭和階級流動。民選政治制度高聳的競選門檻,也難免過度偏好柯林頓家族的這樣有龐大動員和吸金力的世家。當世襲帶來了僵化,這問題勢必要面對解決。
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648639-enduring-power-families-business-and-politics-should-trouble-belie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