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蒲孝如台北報導】「瑞智互助家庭」26日熱鬧舉行4週年慶,偶爾瞥見2、3位年過半百的志工媽媽笑臉盈盈,忙著在廚房張羅,原來她們都是失智者家屬。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表示,失智者經常伴隨妄想、多疑,脾氣暴躁,照護十分不易,加上有些公立的日照中心拒收早發性失智者,私立照顧中心又十分昂貴,失智者家屬亟需各界關心與支持。
「差點走上絕路!」
回顧農曆過年時嘉義發生失業男子帶著失智母親自殺的悲劇,「當年我也差點走上絕路!」照顧失智母親長達8年的志工張大姐說,時常耳聞失智者家屬發生令人遺憾的消息,她非常能體會,也非常難過。
張大姐說,因為母親失智後脾氣暴躁,無法溝通,每天24小時照顧,即使是超人也會崩潰。外界不諒解眼光也是壓力,她曾經在路上,因為對母親多叮嚀了一句,就被自以為正義的路人當場責罵「妳怎麼對老人家這麼兇!」這種有苦說不清,只好默默承受的情況經常發生。
大環境益增困境
「除了不被外界諒解,大環境也很困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說,失智症是一群較容易被社會忽略的少數,其中65歲以下的「早發失智症」更少。政府目前不但缺乏對他們的照顧機制,甚至將他們排除於照顧範圍外,例如新北市日間照顧中心就拒收65歲以下的失智者,因此使許多失智者家屬往往求助無門。
曾經幫助過無數失智者與家屬走過困難的台北榮總精神科醫師蔡佳芬表示,國家法律上尚無完善且專門適用於嚴重失智者的強制就醫制度,憾事發生時為時已晚,對於人權與人身安全、病人健康間的平衡,身為醫師也有無力感。但她表示,失智症屬於精神科治療範疇,因此在精神科醫師執業範圍內都會非常樂意協助。
蔡佳芬與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都鼓勵失智者家屬不要灰心、不要放棄,也盼望未來有更多像失智症協會的「瑞智互助家庭」出現,這些多功能的扶持體系可補足國家體制大環境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