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乙峰拍電視劇 寫農村救食安慌

馮紹恩 2015/02/04 20:50 點閱 3963 次
紀錄片導演吳乙峰(左)認為台灣最寶貴的就是土地和人的感情。(photo by 馮紹恩/台灣醒報)
紀錄片導演吳乙峰(左)認為台灣最寶貴的就是土地和人的感情。(photo by 馮紹恩/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馮紹恩台北報導】「我不相信土地上的人民不會想看自己土地上發生的故事。」戲劇《爸爸親像山》製作人吳乙峰身穿暗色系的樸素冬衣,分享對片中主角陳永山無汙染耕種的敬佩,並希望透過戲劇重拾對台灣農產品的信心。整部戲劇以日常生活表達農村父子之間的互動和台灣農業的堅持。

著名紀錄片導演吳乙峰4日在水牛書局提到,為何被這則故事吸引的原因,「我對土地跟種稻的故事很有感覺,土地最重要的是孕育很棒的食材。」談及這部戲劇會不會吸引觀眾,吳乙峰表示,「我不相信土地上的人民不會想看自己土地上發生的故事。」

毛致新表示,「從來沒見過有人像主角陳永山一樣,從小到大都充滿正面能量,傻傻地相信著一個方向一直往前走。」但當他要把陳永山的故事弄成腳本才發現非常困難,缺少戲劇張力,「但我慢慢地在他的生活中找到韻味,父子不需要一直吵架、呼巴掌。」整部戲劇用陳永山的一生鋪陳出農村生活的日常、父子的互動跟台灣農業的堅持。

拍攝過程中剛好碰到食安問題,因為陳永山連化學肥料都不用,他的米完全通過255項汙染檢驗,吳乙峰就問了故事的主角陳永山先生,「你怎麼能一直堅持不用農藥?」沒想到陳永山回答:「很簡單啊,要給人吃的就不能加這些東西。」吳乙峰說,這就是土地的精神,也希望透過影片讓人民對台灣農產品重拾信心。

吳乙峰表示,當60幾歲的陳永山一到農地的拍攝現場,馬上能和當地30幾歲的年輕農民聊上許多,「他們溝通的語言是你種了些什麼,我發現他們在不同時間、相同土地上,有一種土地的連結,這是我在台灣看到最棒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