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彥驊台北報導】「傳統的大灶是與奶奶間濃濃的回億,也象徵著對家庭的責任。」以傳統大灶料理溫飽一家、維繫鄰里情感的黃燕,在文化部1日舉辦的「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活動中用爽朗的笑聲分享,家裡那口大灶,使全村的居民們都成為了朋友,逢年過節總是熱鬧滾滾,認為料理過程能讓人們情感更加親密。
文化部自2014年於齊東詩舍舉辦的「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活動,獲得廣大的迴響。2015年首場故事沙龍以「記憶中的味道」為題,於農曆歲暮前夕,邀請民眾用味道這把鑰匙開啟記憶的抽屜,重新體驗曾經擁有的感動,促膝分享看似迥異卻同樣有味的人生故事。並邀請以傳統大灶維繫鄰里的黃燕、以務農為志業的林君諭分享生命故事,生動有趣、溫馨感人。
【大灶維繫鄰里情感】
黃燕說,因為小時候阿嬤做菜時她常跟在灶旁、協助燒柴,因此認為大灶的功能無可取代。黃燕並說,結婚後,她認為傳統大灶才能真正烹調出充滿感動的團圓料理,柴火象徵著家人相聚的溫暖,煙囪則吞吐著親人回家的期待。
大灶最大的好處,除了份量大到能一次煮80粒粽子外,也能跟村莊裡的人們拉近感情。黃燕說,因為平時左鄰右舍只要生孩子或是懷孕,她都會多煮一點,招呼大家一同吃飯,村裡人們平時若有需要煮大份量的食物,也會來借大灶,幾乎全年無休的情況下,大灶變成聚會的好理由。
【甜美多汁傳承成功】
林君諭則說,因為小時候家裡望子成龍,因此希望他好好讀書。但理工出身的他,不願看到父親留下的田地被以化學方式耕種,毅然決然返回屏東自行種水梨;而決定種植水梨則是因為,小時候阿嬤常常將鮮嫩多汁的水梨拿給他吃,水梨鮮甜的味道,成為他腦海中幸福的滋味。但在林君諭栽種改良時,不少人認為他種不起來,且研發時也曾遇到開不了花、果子太早熟等問題。
最終改良到能順利開花結果,扭轉了多數人不相信炎熱的屏東能種水梨的觀念。林君諭語重心長的說,雖然最終結果令人滿意,但阿嬤卻在前一年便已過世,無法吃到成果。他感謝阿嬤的疼惜,認為記憶中的種子,是不斷嘗試而成功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