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人文 培養有自學能力下一代 (20141113醒報人物現場)

陳昱穎 2014/11/13 11:49 點閱 1222 次
定義一個國家能夠永續發展的,是人文等軟學科,希望政府和教育當局可以更加重視和投資。(photo by Garry Knigh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定義一個國家能夠永續發展的,是人文等軟學科,希望政府和教育當局可以更加重視和投資。(photo by Garry Knigh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主持人: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
與談貴賓: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周行一
整理紀錄:鄭柏揚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難得邀請到國立政治大學新任校長周行一,他剛經過兩輪投票當選校長。由於前任政大校長升任教育部長,所以校長出缺。校長過去在美國教書,然後回台灣服務,現在在政大商學院財務管理系任教。校長可否談談您的學術專業?

周行一:我主要是在教投資學跟創業財務管理,創業也是投資相關領域,所以我對創業很有興趣。

問:顯然政大找到一個投資學、創業管理很強的人來幫學校更壯大。事實上,今天大學經營、財務都很困難。不過這次政大校長遴選,經歷了兩輪的選舉,是否談一談整個選舉讓您經歷、體會到老師跟同學對校長的期待?

【政大當成社會良心】
周行一:這一年多的選舉時間,讓我更了解政大。有很多機會跟不同學院老師、同學聊天,所以老實講,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了解政大過,這對我來講意義非凡。

我覺得一個大學在社會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早期到現在的大學,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承擔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功能基本上就是教育好大學生,畢業以後對於社會、國家產生重大的影響;第二就是透過老師的研究以及參與服務影響社會,所以政大作為一個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我們所關心的議題都是社會關心的議題。

因為政大在台灣是最重要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因此要致力成為台灣的社會良心,我們必須努力的是,在過程當中,是不是可以產生在教育方面,尤其是學術上的成績,可以給別人做參考,因為我們所言所寫,可以讓社會更為進步,這是我們將來會持續努力的,成為我時常講的「思想的領導者」。

我們老師和同學所講的話、所寫的東西或是研究成果,是否夠嚴謹客觀,能成為值得大家思考的方向。如果我們常這麼做,又可以引領或影響別人的想法的話,政大就可以成為我所謂的台灣社會的良心。

【著重人文與社會科學】
至於政大要做全世界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的中心。其實世界的問題很複雜,但是這些複雜的問題都是環環相扣,我們很難想像台灣的問題跟世界的問題完全沒有關係。隨便舉老人化的問題好了,老年化在全世界很多先進國家都發生,跟相關的少子化問題,全都是大家關心的議題。

如果政大可以藉著討論社會重要問題,而有好的想法,尤其是嚴謹的學術成果,可以變成台灣社會的參考,自然就可以成為世界的參考。所以老師的視野除了關懷台灣之外,還要擴張全球,這個擴張很自然,因為我們關心的議題,就是大家關心的議題,假設這方面做得好的話,自然就可以有世界的影響。

問:政大將來在您的努力下,希望往深度跟廣博來發展,深度就是成為台灣社會的良心,也是思想的領導者,您希望提供經驗跟理論的基礎給社會,是否也包括執行力跟實踐?

周行一:我覺得一個學校重要的是思想領導,尤其在民主社會中,我們都是經由思想改變別人,可以有不同公共政策想法,對於社會特定議題有不同的看法。而什麼樣的看法能夠在社會上成為主流、影響愈來愈多的人,就需要客觀性、嚴謹且旁徵博引的論述,也就是需要有好的理論基礎跟實證的研究結果,它的影響力才會更紮實。

所以大學主要的社會影響是透過思想,因為大學裡面的師生是經過思想去做社會的實踐。可是難免的,師生還是會想參與社會活動,參與活動就是希望老師跟同學可以走最後一哩路。

問:台灣高等教育面臨學校無限制擴充,又遇上少子化,使得學校愈來愈多,學生卻愈來愈少,將來勢必面臨招生問題,未來政大如何因應社會環境衝擊?

【多元化招外籍生】
周行一:從招生的角度來看,世界所有一流大學做法都是一樣的,就是把自己的教育內涵做好,能招到優秀學生,問題就不大。可是如同您說的,面臨少子化問題,國內學生人數會愈來愈少,我們希望能像國際一流大學自由招外籍生,這個部分政大將更努力,同時也會建言政府,希望能多元化的招外籍生。

問:譬如什麼樣的建言?

周行一:譬如說員額的開放問題,尤其是招大陸優秀學生,還有希望外籍生將來在台灣念書後,能自由實習或留在台灣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假設真的有好的學生願意來台灣讀書,但他如果知道念完之後不可能留在台灣實習或是工作的話,最優秀的學生就不太願意來,看美國的例子就知道。

為什麼早期很多留學生到美國念書?因為他知道去了之後,只要願意的話,在美國就有很多機會。其實美國正在調整移民政策,愈來愈多學生不見得想去美國,因為發覺美國現在愈來愈嚴格,台灣現在也面臨brain drain,既然人才不斷外流,就很需要人才內流。

一個好的方法,就是經由像政大這樣的大學,來培育將來台灣社會所需人才,這就需要讓優秀的外籍生到政大念書時,有後續能夠待在台灣的機會。最近政府努力的方向是很好的,讓僑生將來可以待在台灣工作的比例增加,若他們的表現達到某種程度,就較容易留下來。

【學生要有國際觀】
所以面對少子化,很重要是大學除了能夠招自己的學生之外,也能在全球招生,這個好處很明顯,我們的學生可以跟外國學生一起念書,耳濡目染、互相影響、切磋,我們的學生就有好的國際觀、同理心及語言能力,這3個是台灣同學將來在全球市場能夠競爭的重要條件。

我常告訴師生,我們學生畢業不應當只以台灣為工作場所,應像其他世界優秀人才一樣,全世界都是可以發揮的地方,所以應往這個方向努力。

問:在全台灣大學校長中,政大校長是距離教育部最接近的,因為現任教育部長就是您在商學院的同事,也是政大前校長,所以相信您跟他的溝通是無障礙的,要不要談談您對新任教育部長的建言?

周行一:我想吳部長現在擔任教育部長,的確是非常艱鉅的使命,因為他面臨了剛剛提到的問題,例如,少子化所產生大學招生不足問題,台灣現在大概還有162所大學,教育部計算若真的要解決少子化,大學數目希望降到100間。我覺得吳部長這個方向是很好的,慢慢地鼓勵一些私立大學轉型。

【大學教師面臨轉業】
台灣現在高等教育結構上,無可諱言,大家還是覺得公立大學競爭力較強,所以受到最大衝擊的可能是私立大學。教育部方向是希望讓私立大學轉型,這個的確是需要考慮的,因為牽涉到學生就學教育權。另外,大學教師是社會上優秀人才,可是當學校沒有學生時,大學教師就必須面臨轉業問題,現在教育部已經提早想這些問題,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我覺得還是要把大學當作發展台灣的優勢展業,所謂產業不是說做生意,而是台灣真的可以成為在華人社會裡,高等教育的重點或重鎮,這對整體國家利益是非常重大的。

當有人來我們國家讀書,開始對社會熟悉,跟我們感情變好,回國後,自然是替我們國家做國民外交。譬如政大有IMBA,剛設立的時候也沒想到,很多學生回去後都非常優秀,有重要政府官員、當地重要企業家的,很自然就成為我們很好的promoter(推廣者),promote我們學校。

所以不要擔心外國人或大陸學生來台灣念書,我們應思考在他們來之後,將來會變成台灣在外自然延伸的力量,如果真能大方開放人數的話,我覺得對私立大學衝擊會小一點,當然也要慢慢按照現教育部方向,去討論如何幫助優秀大學教師,將來能貢獻社會。

問:在您心目中,培養一個好的政大人才,希望在學校能學到什麼特質?

【政大生要有三特質】
周行一:我希望政大學生能有3種特質,一個是我們應該給學生好的生活教育,受過很好的人文教育的學生,在舉手投足、講話發言的氣質可以自然流露,這是生活方面。

另外一個是涵養,涵養跟生活的關係是絕對密切的,所以我們常說的博雅教育,就是讓學生增加涵養。我很強調學生的美感,就是欣賞美的能力。有的人欣賞的美比較具象,比方繪畫、雕塑或舞蹈是可以看的,有的人欣賞的美較抽象,譬如音樂、文學必須要意會,所以我們學生應要有很好的欣賞能力,有這種能力的人涵養自然就能顯露在外。

第3點就是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不過現在教育重點比較不在教授專業,而是自我學習能力。

問:請教您,在您的任內準備給政大師生什麼樣的承諾,有何新的策略與做法?

周行一:政大在學生教育上,有兩件事情我們希望能夠做到,第一,學生修課修太多,因為修的課多,所以每一門課所花費的時間就相對少,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希望重新把課程調整得更精實,讓學生課可以不用修這麼多。

問:那老師就要減量了?

【課減量不變少】
周行一:在教學部分,所謂減量不是指課變少,而是希望內涵多元化,例如過去重視專業知識傳授,可是現在希望是在課程中有多元內容。我強調的是希望同學是學到自我學習的能力,因為社會變化太快,同學一畢業後,在學校所學馬上就過時了,因此希望教給同學的是自我學習能力,這也是國際一流大學努力的方向。

至於要學什麼就必須要定義,不外乎要有基本的自我專業訓練,另外就是剛剛提到的涵養、生活態度訓練,再來就是國際觀、語言與熱忱態度。同學有機會的話,應該學習如何將理論與實務銜接,因為畢業後很多情況都是很實際的,實習就變成很重要,因此課程多元化後,某種程度上就必須要做調整。

問:校長您是商學院出身,且是研究有關創業管理,最近這段時間食安問題,整個企業倫理淪喪,令民眾失望痛苦,還開始有反商情結,認為「無商不奸」。您身為商學院教授恐怕也有切身之痛,大家對於商人的誠信與倫理,其實是畫了個大問號。企管倫理教育是否受到了挑戰?

周行一:政大很早以前就關心企業倫理,所以我們有企業倫理研究中心、教學課程,法學院還有公司治理中心,目的都是希望整個企業在運作時,除自己獲利需求外,還要考慮顧客,若沒有顧客就不可能有好的企業,這是將來教育很重要的部分。

但我覺得很重要的部分是人文教育,若一個人有好的人文素養,在很多事情上就會有同理心,會考慮別人。人文教育是政大的強項,希望將來在人文教育上能夠多努力,讓我們的學生畢業後有好的涵養,不管將來做什麼事情都能有同理心、顧慮他人。

【企業倫理重人文】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跟政府、教育當局建議,過去我們的確重視的是硬學科,例如工程、醫學科,但實際上定義一個國家能夠永續發展的,其實是人文的軟學科。

所以希望政府、教育當局可以重視人文軟學科投資,這種投資不是一下子就看得到。你買台電腦、機器,是清楚可見的,可是一個人的涵養是看不到實體的,因此一開始較不容易投資在這上面。

提到食安問題,這是台灣社會要去反省的,我們該如何關心與投資涵養、人文教育上,政大在這方面是願意多跟政府合作,支持政府在教育上多做努力。

問:學術論文評鑑一向以量取勝,而不強調品質,政大一直都是很吃虧的,特別是社會學科論文又不多。政大現在由您接任,在整個學術論文評等方面,如何建立客觀標尺,又不會因為主觀而受到人情壓力?

【軟學科不以量衡量】
周行一:這個問題跟剛才的問題其實是相關的,若今天是很重科學、理工這類硬學科,這些學科發表的量真的很大,這是它領域上的特性,但在軟學科裡,很難完全以量的方法表現。所以我們辦學的重點,不是去爭排名,而是今天一開始跟大家分享的,是不是能夠成為一個思想的領導者?我們講的話、寫的東西,別人願意參考、引用,這是我們將來最重要努力的方向。

至於哪些指標,還需要跟老師們商量,我個人不是很喜歡指標,因為一有指標後就會導入大家往指標努力,忘記教育的本質,所以我們會非常謹慎,還是要呼籲大家,人文的影響力,不是一篇篇文章可以計算出來的。

主持人:今天很謝謝政大校長周行一接受我們的訪問,讓我們了解到政大的計劃與願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