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擴大稽查 盼豆製品過年關

李昀澔 2015/01/23 07:44 點閱 4164 次
食藥署已搭配春節食品啟動豆腐、豆干、豆腐乳等豆類製品擴大稽查作業。(photo by維基百科)
食藥署已搭配春節食品啟動豆腐、豆干、豆腐乳等豆類製品擴大稽查作業。(photo by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食安事件連環爆,這次是豆腐乳,下次是什麼?食藥署區管中心指出,這波黑心豆腐乳雖是去年底毒豆干風暴的漏網之魚,但食藥署已搭配蜜餞、醃菜、零嘴等春節食品啟動市售各豆類製品的擴大稽查,農曆年前政府會儘量清除所有問題食品。立委楊麗環則無奈表示,食安事件層出不窮,天然食物但吃不妨,加工食品還是少吃為妙。

【借用原料查不到】
香港食安中心去年12月6日宣布,進口自台灣「德昌」豆干的產品驗出致癌染劑「二甲基黃」,開啟國內繼黑心油後又一波食安風暴,德昌、黃大目、維力炸醬麵等「名牌」紛紛中鏢。食藥署循線查出二甲基黃來自台南「芊鑫實業社」產售的乳化劑,並立即啟動相關產品下架及回收作業。就在百餘件「染黃」食品陸續下架、民眾以為可放心食用豆製品時,香港食安中心又在1月16日宣布進口自台灣「度小月」的豆腐乳驗出二甲基黃,消息一出全國譁然。

外界質疑,度小月「出包」的原料,是來自芊鑫下游的「瑋順」,而食藥署去年底聲稱已清查瑋順下游的廠商,為何還有漏網之魚?王德原解釋,度小月的上游「仁傑」在去年11月時,因原本慣用的乳化劑缺貨,曾找某桃園地區的同業調貨,該業者則是向瑋順購買乳化劑,但由於仁傑及瑋順雙方並無交易紀錄,衛生局因而無法查知仁傑使用了芊鑫產製的乳化劑。

食藥署區管中心簡任技正王德原坦言,規模較小的食品業者間常有互相借用原料的狀況,除非業者完整保留借據或主動通報,否則就算新版《食安法》已分階段規定業者需開立電子發票、建立食品原料追蹤追溯系統,仍無法透過稽查發現「借用」情事。至於芊鑫乳化劑究竟還有多少「未浮出」的下游廠商,王德原說,單憑衛生單位的行政調查實難釐清,只能靜待檢調追查結果出爐。

【大型風暴可望減少】
有人疑惑,近期國內家禽爆發嚴重禽流感疫情,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日前大膽保證「雞鴨鵝肉皆可食」,並宣示根除禽流感病毒;反觀食藥署及衛福部官員多次面對媒體「苦苦相逼」,卻始終不願承諾食安事件不再發生。立委王育敏緩頰說,食材、原料及添加物種類實在太多,食藥署稽查、立院修法重罰,都只能減少而不可能杜絕食安事件,但她有信心在現行法規及管理下,類似「頂新」毒油等影響層面「既深且廣」的事件將不再發生。

立委林淑芬直言,無論毒豆干或毒豆腐乳,二甲基黃都來自相同的源頭,竟2次都得靠香港驗出,難免讓外界擔憂衛生單位便宜行事,甚或有隱匿、包庇等情事。她強調,過去食品稽查人力確實不足,但今年行政院已增加70員額投入基層稽查工作,各區管中心為因應擴大稽查作業外聘的臨時人員,也從1年1聘改為不定期契約、相當於可永久聘僱,勞動條件已有改善,因此食藥署仍應持續加派人手、提高稽查頻率,才能徹底揪出不法業者。

王育敏透露,立院衛環委員會成員19日時曾前往義美食品視察,她個人深刻體認到重罰與稽查只是手段,而非食安問題的最終解法。王育敏認為,要求食品業者自律並非空話,而是希望上下游業者間能產生彼此監督的效應,「自己的原料自己把關」;例如義美擁有內部實驗室,會將上游供貨檢驗後才使用,上游廠商相對「不敢亂來」,自然能將出包的頻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