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奶油不健康 反式換成飽和脂肪

李昀澔 2015/01/19 13:36 點閱 6139 次
董氏基金會指出,市售標榜不含「反式脂肪」的植物奶油多富含「飽和脂肪」,吃多了一樣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董氏基金會指出,市售標榜不含「反式脂肪」的植物奶油多富含「飽和脂肪」,吃多了一樣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不含「反式脂肪」的植物性奶油就比較健康嗎?董氏基金會食品組副主任陳醒荷指出,奶油業者是將反式脂肪轉化為飽和脂肪,過度食用植物奶油就與吃太多豬油、牛油一樣,易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台大動物科技系主任陳明汝表示,這類植物奶油為增加風味,多會添加香料、色素,還不如食用提煉自牛乳的「真奶油」。營養師呂蕙如也提醒,市售糕點、餅乾、焗烤類與早餐店的「奶茶」往往都含有植物奶油成分,不宜多吃。

【氫化油含反式脂肪】
董氏基金會與台師大學生合作調查37件包裝上標有「奶油」字樣的市售產品,結果發現只有18件的主成分來自牛乳,其他則是從植物油加工製成,或將植物油與乳脂肪、牛油等動物性油脂混和而成。陳醒荷解釋,由於乳脂肪等動物性油脂價格較高,且民眾多具備「動物油吃多會塞血管」的觀念,因此「乳瑪琳」等植物奶油應運而生。而為了提高植物油的穩定性,讓植物奶油更耐高溫、不易變質,則需經過「氫化」步驟,植物油才會從液態轉為固態。

近年來惡名昭彰的反式脂肪,就是在氫化過程中大量產生,臨床上已證實會提高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部分癌症、失智及女性不孕等疾病的風險。陳醒荷分析,在各國政府都要求加強食品反式脂肪標示及民眾健康意識抬頭的情況下,業者遂改良植物奶油加工製程,將反式脂肪轉為飽和脂肪,如此一來既不含反式脂肪,也不含動物性油脂,看似頗適合人類食用。

【飽和脂肪易致中風】
陳明汝指出,植物油氫化再轉飽和脂肪後,營養成分已近似動物油脂,飽和脂肪的含量都偏高,吃多一樣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且植物油欠缺乳脂肪天然的風味,尚需外加色素、牛奶香料、煉奶香料、奶粉或其他牛乳中的蛋白質,一般人多吃無益,且茹全素者務必看清楚產品標示,以免誤食動物成分。陳明汝強調,市售動物性奶油約80%的成分來自牛乳,僅添加少許鹽巴、水或黃色食用色素,添加物相對植物奶油單純許多。

陳醒荷說,一般賣場、超市販售的散裝奶油標示都還算清楚,但餐飲業及烘焙業使用的奶油,品名常有誤導之嫌,例如某牌「滋養奶油」的主成分其實是牛油,某牌聲稱產地源自紐澳的鮮奶油,主成分卻是棕櫚油。

呂蕙如表示,每日來自飽和脂肪的熱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而製作各式塔、酥及傳統糕餅使用的酥油、白油等多含氫化植物油,餅乾、玉米濃湯、義大利麵、牛奶鍋、焗飯、奶茶等則易含高飽和脂肪的植物奶油或棕櫚油、椰子油,都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