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不喜歡過農曆新年,因為總會有一群血緣關係雖近、但平時不一定聯絡的「親人」們,在年節時自以為熱心的打探許多私人的問題,包括「找到工作了沒呀?」「工作薪水怎麼樣呀?」「有沒有對象呀?」「什麼時候結婚呀?」「什麼時候生小孩呀?」這些唐突的問題,讓許多青年人「煩」得很。
【不能只是聽說】
持平而論,平日若沒有建立在一定的親密度與交情就去問這些私事,也實屬失禮。說話,還真是一門學問。
談到說話這件事,在這時代愈來愈多人不只是用口說話,還用鍵盤說話。網路崛起的世代,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媒體,每個人都有一支無形的擴音器可以隨時大聲開講。有時「聽說」某些人犯了錯,便大肆韃伐或轉貼某些評論,但這些真是事實嗎?許多恐怕也沒有加以查證,反正趕流行、跟著人群走就對了。
【三思而後言】
曾經有人形容「品格」是一個人的資產,但品格的外顯定義是什麼?往往因時、因人而異,但我認為在這個世代,「寡言」是這世代所缺乏的一大美德!當我們要發言時,不妨先考量這兩件事:
‧ 不該「問」而問?
有些事,你跟對方平時往來的交情夠深厚嗎?若是不夠,某些問題該問、該提嗎?一不小心,我們都可能會讓自己成為一個「白目當熱心」的人,自以為是熱心,但久而久之卻讓自己留下了不好的風評,慎之。
‧ 不該「批」而批?
傳話、批評有時需要特別謹慎,凡事當求明證,否則寧可先靜默。特別是在這個世代,有時在網路上所說出去的話,就像一把擲出去了的飛刀,就算你之後再刪除、收回,也已在那人的身上造成傷口;如果事後才發現是誤傷無辜、卻都難以彌補。
品格,有很多種,在這個講求自由的世代,或許社會上缺乏的是一種叫作「寡言」的品格,在此不是要大家遇事沉默,而是開口、轉貼、批評前先三思:我會不會不該問而問?不該轉貼而轉貼?不該批評而批評?
《聖經》上說「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箴12:18)、「靜默有時, 言語有時」(傳3:7)、「言語多, 就顯出愚昧」(傳5:3)話少的人品格不一定好,但一個品格好的人,絕對懂得適時閉口、謹言慎語。在這個世代,有種品格叫「寡言」!願我們都能培養這樣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