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疾管署指出,民眾若遭野生白鼻心咬傷見血,務須儘快接種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photo by Tony Hara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ystem/assets/images/000/013/588/big/%E8%A1%9B%E7%A6%8F%E9%83%A8%E7%96%BE%E7%AE%A1%E7%BD%B2%E6%8C%87%E5%87%BA%EF%BC%8C%E6%B0%91%E7%9C%BE%E8%8B%A5%E9%81%AD%E9%87%8E%E7%94%9F%E7%99%BD%E9%BC%BB%E5%BF%83%E5%92%AC%E5%82%B7%E8%A6%8B%E8%A1%80%EF%BC%8C%E5%8B%99%E9%A0%88%E5%84%98%E5%BF%AB%E6%8E%A5%E7%A8%AE%E7%8B%82%E7%8A%AC%E7%97%85%E7%96%AB%E8%8B%97%E5%8F%8A%E5%85%8D%E7%96%AB%E7%90%83%E8%9B%8B%E7%99%BD%E3%80%82%EF%BC%88_%E5%89%AF%E6%9C%AC.jpg?1419938192)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為因應屏東傳出「白鼻心」罹患狂犬病死亡事件,衛福部疾管署30日宣布放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種資格,凡是遭白鼻心抓咬傷,或傷口及眼睛等部位遭白鼻心唾液沾染者,都可申請健保給付免疫球蛋白費用。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提醒,若遭流浪貓狗及鼬獾、白鼻心、錢鼠等野生哺乳動物抓咬傷,務必立刻用肥皂及大量清水沖洗傷口,並儘速就醫接種狂犬病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衛福部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指出,國內自1959年起就未曾傳出人類本土狂犬病例,僅分別在2002、2012及2013年時有中國及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患者都在發病後死亡。劉定萍說,自去年7月中旬野生鼬獾爆發狂犬病疫情以來,因動物抓咬傷接種狂犬病疫苗者共1萬1千餘件,流浪貓狗咬傷有9千多件,鼠類有1千2百餘件,鼬獾約百件,俗稱白鼻心的「果子狸」咬傷也有62件。截至目前,遭白鼻心咬傷人數並未增加,民眾毋須過度擔憂。
疾管署建議,民眾遭野生哺乳動物或流浪貓狗抓咬傷時,應在受傷的第0、3、7、14及28天接種5劑狂犬病疫苗。羅一鈞表示,由於狂犬病一旦發病,致死率幾達100%,但施打疫苗後約需7天才會產生保護力,若醫師評估傷者在7天空窗期間發病風險極高,會在受傷後儘快在傷口附近的皮下組織注射免疫球蛋白以中和病毒。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通常是傷口有流血或黏膜組織被動物唾液沾到,才需施打免疫球蛋白,小搔抓或傷痕未見血則不用,但若傷人動物檢出狂犬病毒陽性,就需儘快接種免疫球蛋白。過去僅開放遭鼬獾、錢鼠及經農委會評估出現異常行為的動物攻擊者施打,即日起則納入白鼻心。羅一鈞提醒,感染狂犬病毒通常會有3週至3個月的潛伏期,但國外也曾有潛伏長達3、4年的病例,因此過去曾被白鼻心抓咬傷者,都應接種狂犬病疫苗。
全台現有71家醫療機構及衛生所提供狂犬病疫苗與免疫球蛋白,在白鼻心出沒的屏東地區就有部立屏東、枋寮、安泰及部立恆春旅遊醫院等4家機構。羅一鈞表示,民眾到墾丁或中、低海拔山區遊玩,務須慎防動物咬傷。目前驗出狂犬病毒陽性的野生動物多為鼬獾,長相與白鼻心非常類似,但鼬獾是面部有白色斑點,白鼻心則是前額至鼻頭會有1道明顯的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