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爭造林補助 林務局:仍待審議

陳彥驊 2014/12/15 17:09 點閱 3277 次
禁伐政策使原住民無法耕種,且給予的補償卻遠低於平地的造林補償,使原住民們的生活無以為繼。〈photo by 陳彥驊/台灣醒報〉
禁伐政策使原住民無法耕種,且給予的補償卻遠低於平地的造林補償,使原住民們的生活無以為繼。〈photo by 陳彥驊/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陳彥驊台北報導】「我們祖先耕種作物,卻從未發生過土石流!」原住民林地補償行動聯盟15日召開協調會,呼籲朝野應讓《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及造林回饋條例草案》優先排審、儘速三讀通過。行動聯盟認為政府禁止原住民耕種,卻讓財團大肆開發,使許多族人被迫離鄉背井。林務局回應,目前已有方案,但仍須經國發會審議。

以現行的造林補助來算,平均每月居住山地的原住民們,只能獲得2500元的補助,而平地的民眾造林卻能獲得每月1萬的補助,相差4倍之多。行動聯盟表示,在原住民無法耕種作物的情況下,土地所有權狀如同廢紙;且無法養活自己的窘境,讓許多失業的族人們過著如同吉普賽人般的生活。

【原民自有保育方式】
現場多位來自全國各方的原住民代表,其中有位80歲高齡的獵人爺爺說,原住民的祖先們歷代以同樣的方式耕種作物,卻未曾發生過土石流的現象。他表示,原住民對於大地的保護,自古以來已有流傳的方法,但政府卻不重視他們的保育方式,強行介入、禁止耕種,並開放財團大舉開發,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

行動聯盟發言人以賽在陳述時紅了眼眶,含淚指出,原住民的現況遠比漢人們想像的慘。以賽說,很多在外打拚的族人們,生活條件比外勞糟,甚至有族人選擇每日開16小時砂石車謀生。在原住民所有的土地中,70%都是林業用地,是維持國人享有乾淨水質、新鮮空氣的源頭,但補助卻遠比平地護林戶來的少。以賽哽咽的呼籲,政府應重視這攸關族人生計的問題。

【草案已擬仍待審議】
立委簡東明則表示,會努力爭取在第8屆第6會期前,把《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及造林回饋條例草案》優先列入法案並三讀通過,將補償金額每年每公頃提升至8萬元,還給原住民應有的公道。

林務局長李桃生回應,目前林務局已有初步計畫,預計補償2.4萬公頃的範圍,但還需經國發會審議。李桃生還說,將會對如集水區、土石流高危險區等亟需補償的地點優先考量;未來將建立宜耕林地制度,若土地條件符合評比,就可則作為耕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