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馬氣候大會落幕 190國共抗暖化

王承中 2014/12/15 20:20 點閱 3401 次
利馬聯合國氣候峰會14日完成協議草案,規定各國須在明年初提交各自對抗全球暖化的計劃。〈photo by UNclimatechange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利馬聯合國氣候峰會14日完成協議草案,規定各國須在明年初提交各自對抗全球暖化的計劃。〈photo by UNclimatechange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王承中綜合報導】利馬聯合國氣候峰會14日在與會的190國代表同意下,完成協議草案,規定各國須在明年初提交對抗全球暖化的計劃,為2015年聯合國的巴黎氣候大會鋪路。此次會議主席祕魯環境部長維達爾表示,協議雖不完美,但已包含各方的立場,為明年的巴黎氣候協議建構基礎。

在經過30小時的加時談判、3次的修改後,聯合國各會員國14日終於為明年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氣候大會協議,制定出基本的協議草案。該草案規定各國必須要在明年3月31日前,提交各自對抗全球暖化的計劃;已開發國家繼續在全球減碳問題上,擔任領頭羊,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問題的援助。

過去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對碳排放量的討論上曾陷入僵局,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認為,全球近半的碳排放量來自開發中國家,要求中國等開發中國家要對氣候變遷負起更多的責任,激起開發中國家不滿,導致協議草案一度難產。

不過為建構明年巴黎氣候大會談判的基礎框架,在各國還是妥協並決定追隨《京都議定書》的精神,共同對抗氣候變遷,但是在協議草案中,保留各國對全球暖化「有共同但程度有差異的責任」,及對於各國是否要提供碳排放量數據的條文,則用較為消極的「可能」取代積極的「將會」。

利馬氣候峰會在超時30小時、又面臨談判隨時會破裂的情況下結束,但這樣的情況卻很常見,在過去的20年裡,聯合國所主持的年度氣候談判,每每都要上演一次同樣的光景,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資深氣候談判專家施密特表示,「我們在利馬看到的情況表明,明年的巴黎氣候談判只會更艱辛,不會更容易。」

聯合國擬將明年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協議取代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成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的新核心,也將是在2020年後,唯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此次利馬氣候峰會的協議草案,就是要來為明年的巴黎大會鋪路,為多邊氣候談判重要的前哨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