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手臂動手術 台大完成千例

李昀澔 2014/12/11 14:50 點閱 6712 次
俗稱「達文西機器人」的新式手術,是由醫師透過內視鏡傳回的放大影像,操縱機器手臂進行外科手術。(photo by台大醫院)
俗稱「達文西機器人」的新式手術,是由醫師透過內視鏡傳回的放大影像,操縱機器手臂進行外科手術。(photo by台大醫院)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俗稱「達文西機器人」的機器手臂已成為外科最佳助手,但動輒超過新台幣20萬元的醫療費用常使患者卻步。台大醫院副院長何弘能11日出席台大機器手臂千例手術發表會時表示,健保並未給付手術及相關耗材費用,因此須慎選患者,真正有必要才出動機器手臂。台大外科部副主任梁金銅指出,機器手臂在切除腹腔深處的婦癌、直腸癌、攝護腺癌等腫瘤時,較傳統剖腹或內視鏡手術更精準、安全。

全球由機器手臂操刀的手術已破百萬例,國內自三軍總醫院在2004年引進第1台機器手臂至今,全台已有22台。台大從2012年啟用機器人微創手術以來,已完成一般外科、胸腔、大腸直腸、心臟、泌尿、耳鼻喉及婦產科共千例手術,並開發出機器手臂活體「右肝」捐贈及腎臟移植等新技術,獲得國家新創獎肯定。

梁金銅說,醫師操作機器手臂時,不會直接接觸患者,因此會缺乏像傳統外科手術時,可透過「觸感」來判斷臨場狀況;但達文西手術的強項是立體的高解析度視覺影像,可清楚掌握患者體內細微的構造,而模仿人類手腕關節設計的手術器械運作精準,能避免因「手抖」而晃動,可縮小傷口、減輕疼痛、減少患者失血,並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及縮短住院天數。

台大外科部主任賴鴻緒分析,機器手臂成本上億,但確實為外科手術帶來革新。例如台大團隊在2012年進行的腎臟移植,患者傷口僅9公分長,是傳統手術的一半;2013年完成捐肝及活體肝臟移植手術,捐贈者傷口大小只有傳統的5分之1;2012年由耳鼻喉部團隊主導的頭頸部腫瘤切除手術,則是由髮際線「下刀」,術後外觀完全看不出疤痕。賴鴻緒透露,明年中台大將啟用第2台機器手臂,「目的不在『衝量』,而是希望能研發更多新技術。」

台大由機器手臂操刀的第1千例患者是高齡81歲的王先生,梁金銅表示,王先生年事已高,不適合傷口較大的剖腹手術,兼之身材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值)達30,腫瘤又長在腹腔深處的直腸部位,傳統內視鏡易產生死角,因此建議王先生選擇達文西手術。梁金銅解釋,機器手臂在骨盆腔深部等「小範圍」區域運作較具優勢,但若腫瘤體積或手術範圍偏大、腹腔內組織沾黏狀況嚴重,就不適合使用機器手臂。

梁金銅指出,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或泌尿道、男性攝護腺癌等手術,為了在切除腫瘤後仍保有子宮、膀胱等器官的完整,有時也會考慮動用機器手臂。以台大機器手臂第1001例的大腸直腸癌患者賈小姐為例,由於年紀很輕,醫師動刀時會儘量避免傷害與性器官有關的神經,此時機器手臂定位精準、不會「手抖」的優點也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