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勿忍痛 嗎啡成癮比例低

李昀澔 2014/12/03 21:58 點閱 3842 次
醫師指出,癌症患者毋須擔憂接受嗎啡等鴉片類藥物治療會成癮,因而抗拒疼痛治療。(photo by Holly Lay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醫師指出,癌症患者毋須擔憂接受嗎啡等鴉片類藥物治療會成癮,因而抗拒疼痛治療。(photo by Holly Lay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不是只有癌末患者才需接受疼痛治療。北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瑞坤指出,癌細胞侵犯皮膚、骨骼、神經、淋巴等部位,或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放療、標靶治療,都可能感到疼痛,並非是只有第4期患者才會出現疼痛症狀。彰基麻醉部主任謝宜哲表示,患者常擔心對嗎啡上癮或畏懼嘔吐等副作用,但嗎啡等鴉片類藥物成癮比例僅0.03%,且有多種止痛藥可供選擇,毋須抗拒疼痛治療。

【癌症患者常忍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無論罹癌期別,有6成癌症患者曾感到強烈疼痛,且有4分之1臨終前仍感疼痛。乳癌病友協會3日公布國內調查報告指出,有88%的乳癌患者曾經歷不同程度的疼痛,但選擇忍痛的患者竟高達42%,只有近4成會因疼痛而求診。

「造成癌症患者疼痛的因素很多。」謝瑞坤表示,疼痛原因包括腫瘤壓迫神經、術後結痂、淋巴管阻塞、組織浸潤,或骨骼、黏膜、皮膚轉移,以及化療、放療及標靶藥物治療的副作用,甚至心理壓力也會造成慢性疼痛。而突發性疼痛可能是疾病惡化的徵兆之一,因此患者不應自行忍耐或忽略疼痛,若未及早處理,受損的組織範圍會擴大,徒增治療困難。

謝宜哲分析,若是皮膚、肌肉、骨骼受癌細胞侵犯,患者通常會產生類似「刀割」的痛覺,且多能清楚指出疼痛部位;若是內臟受損、阻塞,患者常會悶痛、絞痛,且合併噁心、嘔吐、低血壓、盜汗等症狀;若是神經受損,則可能有灼痛、刺痛、電擊或麻痺等感覺,有時需搭配抗憂鬱、抗癲癇或抗發炎藥物治療。

【止痛治療選擇多】
謝瑞坤透露,過去多是自認「時日無多」的第4期患者較願意接受疼痛治療,但以乳癌患者為例,5年存活率超過8成,因此第0至3期患者反而更應積極控制疼痛,以免影響生活品質。他說,根據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調查,癌症患者在接受口服止痛藥治療後,僅有約1成的門診及住院患者認為疼痛未獲紓解。

「臨床研究證實,嗎啡等鴉片類藥物成癮率僅0.03%,正常情況下幾乎不會上癮。」謝宜哲指出,輕度疼痛可採普拿疼、阿斯匹靈等非鴉片類止痛藥治療,中度疼痛用可待因等弱效鴉片類藥物,重度疼痛才用強效的嗎啡。謝瑞坤說,嗎啡等藥物對人體器官幾無傷害,而部分患者因體質關係,接受疼痛治療時,會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但近10年來國內已經核准10餘種止痛藥,可隨時調整藥品及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