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過腦震盪 打擊表現受影響

王承中 2014/11/26 19:07 點閱 4689 次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儘管腦震盪傷癒,但仍造成棒球打者打擊率變差。〈photo by 維基百科〉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儘管腦震盪傷癒,但仍造成棒球打者打擊率變差。〈photo by 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王承中綜合報導】「儘管腦震盪傷癒,仍會造成打者打擊率變差。」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遭受腦震盪傷勢後痊癒歸隊的MLB打擊者,在頭兩個星期的打擊率表現,明顯比在同時間內、請假後歸隊的打擊者打擊率還來得差。

根據MLB官方數據顯示,腦震盪後傷癒歸隊的打者打擊率僅有0.234到0.264之間,長打率也同樣偏低,落在0.359到0.420間,而請陪產假及喪假打者的長打率卻有0.654到0.747,明顯高於腦震盪傷癒歸隊的打者。

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首席研究員兼副教授巴札萊恩指出,投手將球投出後,球到本壘板時間只有短短的400毫秒,而打者在短的時間內,要保持大量的專注力進行手眼協調,並且平衡穩定打擊姿勢,靠的是讓大腦的神經網路保持在最佳狀態。然而傷癒歸隊的打者,會因腦震盪所造成的後遺症影響,干擾他擊球時的表現。

巴札萊恩建議,MLB必須要正視球員腦震盪的問題。他表示,腦震盪對於腦部的損傷判斷沒有明顯的標準,大腦功能的損失可能短則數小時,長則數月,這段期間內受腦震盪傷害的打者,會有思考及反應變慢的症狀,將連帶影響打擊成績。如果MLB了解腦震盪對打者的影響,將可幫助打者決定何時返回球隊。

研究團隊也指出,在高中及大學的棒球球隊中,因腦震盪而受傷的球員數,每年以14%的速度在攀升,顯示原本只出現在拳擊、摔跤等有肢體接觸運動中的腦震盪運動傷害,也開始在棒球圈中「流行」起來。今年世界大賽中,獲得冠軍的舊金山巨人隊,就有2名球員遭受頭部傷害,其中1人因腦震盪而無法出賽。

在MLB所有受傷球員中,因腦震盪而無法出賽的時間,占全部因傷無法出賽時間的2%,緊接在常見的肌肉拉傷及挫傷等運動傷害之後。而場上的球員中,捕手的守備位置,最容易遭受腦震盪傷害。根據MLB在2013年的統計,全年18名因頭部受傷的球員中,捕手就占了10名。對此,MLB將在2015年賽季中,禁止跑者在跑回本壘時,衝撞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