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的話題鬧得沸沸揚揚,可想而知,今天應該也會成為娛樂版面的焦點。一看見這個新聞的時候,我第一個想法也跟一般人一樣,是「不來就不來,跩什麼?」但在決定報導這則新聞後,我才發現事實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這樣。
原來是鞏俐在參加金馬頒獎典禮時,主持人揶揄她,且整場有意無意的在大捧她,卻在頒獎前,就被告知無緣獲獎,試想,若是換作我會不會很不爽?但即使了解到這部分時,我發現自己又被先入為主的意識形態牽著走了。
於是我再去了解金馬官方的回應,針對鞏俐的抨擊,金馬獎的回應是說「經17位評審不具名投票,且全程有律師在場。」其實評審團主席同樣在當天頒獎結束就說過類似的話。
從一開始我對鞏俐的話嗤之以鼻,到為她落馬抱屈,最後認定主辦單位並沒有在評審上有失公允。這過程中我總共改變了3次立場,這是我該警惕的,若自己能很輕易被牽著鼻子走,又怎麼能替讀者把關呢?
總之,記者必須時時警惕,不能只聆聽一方的立場,也要了解對立方及第三者的意見,才能公正的詮釋事件,避免誤導讀者。
今日成果
1.蝴蝶蘭基因解序 可望提升產量
2.盜獵頻傳 南非犀牛尋庇護
3.農業奧斯卡 獎勵11人創新多元
4.鞏俐放話不再來 金馬:評審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