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藥」致命 年死近3百人

李昀澔 2014/11/12 17:55 點閱 5262 次
食藥署調查發現,近年來愷他命、喵喵、bk-MDMA、氯─安非他命等「新興毒品」的濫用案件及致死人數都有上升情形。(photo by衛福部食藥署)
食藥署調查發現,近年來愷他命、喵喵、bk-MDMA、氯─安非他命等「新興毒品」的濫用案件及致死人數都有上升情形。(photo by衛福部食藥署)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新興毒品」殘害國人健康,去年竟有286人死於藥物濫用。衛福部食藥署委託國防醫學院調查發現,「嗑藥」致死人數從2004年的199件,增加至2013年的286件,包括「愷他命」、「氯、氟─安非他命」、「喵喵」及「bk-MDMA」等聯合國公布的「新興影響精神物質」,查獲件數及死亡案例都有上升趨勢。

食藥署「濫用藥物檢驗通報資訊系統」資料顯示,2010年檢出喵喵186件,2014年截至8月底已檢出5千4百多件;bk-MDMA在2010年檢出105件,今年已檢出6千1百多件;愷他命2009年時檢出近6千件,今年已激增至近2萬4千件。食藥署管制藥品組長蔡文瑛表示,有2至5成藥物濫用者,都是將愷他命搭配喵喵或bk-MDMA混用。法務部法醫病理組長蕭開平分析,愷他命屬中樞神經抑制劑,喵喵則是興奮劑,混用並不會抵銷不良反應,反而易因毒性加成致命。

蔡文瑛透露,吸毒致死仍以海洛因與甲基安非他命為大宗,分別占3及2成,愷他命致死案例在2009年時約占15%,去年已增至近21%。至於「神仙水」中常含有的喵喵及bk-MDMA等新興毒品,多被當成「搖頭丸」在夜店、KTV等娛樂場所販售,因作用時間短,「吃1顆不夠『嗨』」,一旦用量略增,就可能引起體溫升高、心跳加速、血壓飆升、心悸、抽搐、全身痙攣等中毒症狀,目前已納入第3級毒品及管制藥品列管。

蕭開平指出,製毒、販毒者為規避查緝,以氯、氟─安非他命等「類安非他命」物質取代甲基安非他命,還標榜毒性較低,但臨床上也發現造成心臟急性損傷、高血壓、腦栓塞等病例。蔡文瑛說,愷他命毒性及成癮性雖不如安非他命類毒品,但仍易引發血尿、嘔吐、視覺混亂、暫時失憶等問題,且上癮後極難戒除。蕭開平曾在解剖死亡案例時發現,吸毒者膀胱嚴重纖維化,成天包著尿布、需仰賴人工輸尿管及導尿管才能排泄,卻仍「拉K不輟」,令人震驚。

解剖過程中也發現,吸毒致死者肺部及血管內,常塞滿不明結晶物。蕭開平解釋,海洛因等毒品從進口到消費端,為了稀釋純度會摻入滑石粉、麵粉、太白粉等物質,無論透過吸食或靜脈注射,雜質都會在體內「累積一輩子」。此外,除愛滋病、病毒性肝炎感染風險激增外,施打毒品使用的針頭往往充滿細菌,解剖時甚至見到死者腦部血管有嚴重細菌栓塞的狀況,蕭開平直言,「這在一般人身上幾乎很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