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齡社會 照護創意無限

謝宇程 / 文字工作者 2014/10/28 09:37 點閱 2386 次
面對高齡化社會,照護市場亟待擴建與創新。(photo by David Hodgson-flickr)
面對高齡化社會,照護市場亟待擴建與創新。(photo by David Hodgson-flickr)

走在台北鬧區,例如西門町,常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學生,抱著一個小紙箱,時而高聲喊叫:順手捐發票,救救痴老人。當然我們要肯定這些學生( 以及捐發票的人) 他們的熱忱與善心,但是我另一方面也常常疑惑:在諸多可能有益老人的事情之中,年輕人還可以在哪些事情上投入時間和力氣?發票募捐是一件最有效益的選項嗎?

【創意面對高齡化】
人口高齡化的議題在台灣浮上檯面已久,從候選人打選戰到政論節目,對應方案就一直限縮在照護問題, 例如引進外勞、建置長照中心…。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也年屆退休,超過六十歲人口數量愈來愈高,帕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患者日多。最近研究了史丹佛大學的高齡研究中心,發現看待高齡議題,其實還有全新的切入點:設計。

史丹佛大學高齡研究中心最近舉辦的一系列活動,並不是號召史丹佛大學生街頭募款,也不是呼籲政府修改政策、增加預算、興建安養機構。而是辦理「高齡設計挑戰賽」-- 鼓勵學生設計各種用品、輔具、軟體,幫助長者生活更便利。

在這一屆的挑戰賽中, 得到首獎的是一位亞裔學生姚夏 ( 音譯,原為:Sha Yao)。姚夏的祖母得到了阿茲海默症,也就是俗稱的老人痴呆,行動力和判斷力都出現退化。最令她沮喪的是, 一般人輕鬆享受的用餐時光,對於祖母而言變成艱難的折磨。

【為視覺退化老人設計】
姚夏觀察到,一般的杯子底座小,一不小心碰到容易打翻;一般的盤子邊緣太平, 一不小心會把食物推出盤外 -- 而控制神經出問題的老人,很容易發生「不小心」。另外,老人的視覺退化、判斷力減退,若是碗盤上有花紋,他們可能會錯認為食物, 飯麵等白色的食物放在淺色的盤子上,老人家常常看不到。

姚夏也發現,因為手部肌肉退化,不要說刀叉這類餐具較危險,筷子很難用,連使用直柄湯匙,老人家都很費力。

在這一連串觀察後,姚夏為視覺及靈敏度退化的老人專門設計了一整套餐具。其中包括:有握把、上窄下寬不易倒的杯子,鮮藍底色、邊緣垂直的盤子,握把向後彎曲的湯匙。

老人健康研究專家說,姚夏設計的餐具可以讓老人吃飯更愉悅便利,進食增加, 補充營養,健康情況就改善。此外,老人家吃飯可以更安全、輕鬆,維持了他的自主性和尊嚴,也就比較不需要專人餵食照顧。姚夏的餐具設計,得到史丹佛高齡中心的首獎,得到一萬元美金可以將推廣生產這套餐具,現在這套餐具已經上市販售。

【高齡社會好點子】
這並不是單獨的個案,歐洲、美加、日本,有許多的設計師、工程師、科學家, 將他們的才能貢獻在高齡議題。他們從根本上減少被照護的需求,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他們意識到,高齡議題不只是社工和醫療人員該注意的事,更是交通、食品、運動、通訊等等各方面專家都可以貢獻的場域。

從易於保持穩定的湯匙到老人易使用的手機,從防滑的浴室到友善的樓梯,我們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年輕人貢獻他們的才智、創意、熱忱。若政府、NGO、教育體系, 沒有將更廣闊更深刻的可能性指給年輕人,在面對高齡社會這個課題上,顯然不及格。

走進高齡社會之前,希望我們儘快走出安養機構、長照政策、順手捐發票等作為所構成的思想牢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