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周刊封面故事:英國70年代迷思 當時沒那麼糟(20141026 紅辣椒雜誌)

范捷茵 2014/10/26 16:49 點閱 3026 次

Red Pepper 紅辣椒雜誌
The myth of the 1970s 英國70年代迷思 當時沒那麼糟
http://www.redpepper.org.uk/the-myth-of-the-1970s/

談到1970年代,英國人會先想到經濟衰退嚴重、失業率飆升,貪心的工會需索無度造成通膨嚴重,各種工人罷工甚至讓死者無法安葬,最後是由柴契爾夫人拯救被稱為「歐洲病夫」的英國。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二戰以後,法、德、日本等國有國家計畫與投資方針,生產力與經濟成長逐漸超越英國,但英國整體經濟發展被金融機構主導,以短期收益、高股東回報、海外投資為重點目標。1970年保守黨希斯政府主政時,放寬對金融業的信用管制,導致銀行擴大儲備資產,以利大規模放貸,而政府拒絕以調高利率調節通膨,導致通膨率從10.2%飆升為24.6%。

高通膨讓物價水平攀漲,工會才會要求提高整體工資,卻反被媒體抹黑成因為工資提高,才造成資方生產成本增加,進而導致物價上漲、通膨加劇的元兇。

1979年保守黨柴契爾夫人上任前,工黨4年執政讓通貨膨脹略為下降,柴契爾接任後坐享北海油田的建設成果,但油田盈餘並非用在振興國內經濟上,反而是替中產階級減稅,並用來支付失業津貼。她的經濟改革並沒有降低失業率,通膨率甚至比上任前高,也大大削弱工會權力,讓勞工的工時、保障降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