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戒酒引發的戒斷症狀有致死風險,因此民眾若考慮戒酒,務必先至精神科就診。部立桃園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魏廉中指出,長期酗酒者可能出現「譫妄症」而提高死亡風險,戒酒時需搭配鎮定藥物治療,必要時應住院。北市醫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名琪表示,戒酒應做到「從此滴酒不沾」,因大腦功能已受破壞,即便僅接觸少量酒精,仍極易引發酒癮。
「飲酒成癮者,大腦已習慣高濃度酒精,一旦減少或停止飲酒,會立即出現各種戒斷症狀。」桃療成癮治療科主任周孫元解釋,剛開始戒酒的數小時乃至數天,交感神經活性會增加,因而出現手抖、心跳加速、失眠、緊張、痙攣、焦慮、意識混亂等症狀,目前臨床上已有多種藥物可緩和戒斷症狀,只要按醫師指示服用,戒酒者要安然度過痛苦期並不難。
【戒酒應就醫】
魏廉中指出,許多酒癮者都有胃潰瘍、慢性肝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因此戒酒門診都會安排各項檢驗,並會同內科診療,以避免酒癮者尚未戒酒,其他疾病就已嚴重惡化甚至致死。此外,酒癮者常因缺乏維生素B,出現四肢發麻、觸覺弱化、認知功能受損甚至失智等症狀,必須會同神經內科治療。
黃名琪分析,酒癮治療分2階段,第1階段以處理戒斷症狀為主,國內各精神科都已能提供完整照護,但第2階段改善酒癮本身,由於牽涉藥物許可證及醫院營運等問題,目前並無可用藥物,臨床上多採心理等非藥物性治療,並輔以社工、戒酒團體支持,其中戒酒團體因由「過來人」分享經驗,並能互相體諒、鼓勵,確實幫助許多酒癮者擺脫夢魘,重獲新生。
【過來人協助戒酒】
「酒癮發作時,全身抽搐、發抖、盜汗,只要喝口酒,症狀立刻舒緩,比藥效快多了。」戒酒至今逾20年的潘先生回憶起與酒癮對抗多年的血淚史,仍顯得心有餘悸;他透露,因受不了幻聽及「腦袋一片空白」的「譫妄症」症狀,即便多次為戒酒入院,仍一再「破功」,甚至宿醉得靠「回魂酒」才能消解,遑論正常工作。後來在「戒酒無名會」成員的陪伴下,逐步減少飲酒量,終於成功戒酒。
「自從14歲那年喝了杯『保力達B、米酒加冰塊』,就此愛上『茫茫然』的感覺。」另1位戒酒無名會成員郭先生戒酒已滿10年,他說自己踏入職場後,以交際應酬之名,行酗酒之實,雖然隱約知道酗酒情形已近病態,卻不敢告訴家人,更無法控制情緒,甚至曾在酒後攻擊父親而被趕出家門。「直到戒酒4年後,家人才願意讓我回家吃年夜飯,」他感慨表示,「奉勸大家,戒酒一定要趁早。」
延伸閱讀:
戒酒團體「台灣戒酒無名會」網站。
http://www.aat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