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病人不洗手 院內感染風險增

李昀澔 2014/10/09 21:10 點閱 3370 次
研究發現,住院患者反而不像訪客及醫護人員般常常洗手,恐是造成院內感染的主因。(photo by維基百科)
研究發現,住院患者反而不像訪客及醫護人員般常常洗手,恐是造成院內感染的主因。(photo by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杜絕院內感染事件發生的關鍵,或許在提高住院患者洗手的頻率。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2012年統計,國內醫學中心內外科加護病房的院內感染比例約為1%,共有超過6千5百人次在院內受到感染,其中又以泌尿道、血液感染及肺炎最多;而在美國,2011年有72萬2千例院內感染,造成約7萬5千人死亡。

加拿大馬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感染科助理教授喬絲琳瑟里表示,現在醫院裡包括大廳、電梯口、病房門口都設有乾洗手裝置,訪客及醫護人員也都養成常常洗手的習慣,但院內感染事件還是層出不窮,究其原因,恐與住院患者不常洗手有關。

瑟里解釋,常造成感染者腹瀉的「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易引發腸胃炎的諾羅病毒,以及引起呼吸道、傷口、導管開口、泌尿道等部位紅腫、化膿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都可能附著在手部皮膚而到處散播。

研究團隊發表於《感染控制暨醫院流行病學》期刊的研究,統計近3百位接受器官移植手術住院患者的生活習慣後發現,患者上廁所後洗手的比例只有30%,吃飯前為40%,使用附設廚房時僅3%,而在細菌最易散播的進出病房前後,洗手比例則分別為3及7%,顯示患者個人衛生亟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