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食安 可減健保支出

吳佩珊 / 環球經濟社副研究員 2014/10/08 10:18 點閱 2087 次
黑心油肆意在台灣擴散且快速蔓延,可見源頭的物價調節機制已失靈。 (photo by 中央社)
黑心油肆意在台灣擴散且快速蔓延,可見源頭的物價調節機制已失靈。 (photo by 中央社)

攙入有致癌風險的銅葉綠素以及棉籽油,引發食用油風暴未歇,隨之爆發屏東黑心油廠回收餿水油、以及從香港進口工業用豬油長達10 年之久,一系列黑心油事件讓台灣的食品安全對民眾而言,宛如一場慢性自殺。

政府為維護食安以及徹底消滅不法,除在第1 時間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全面進行稽查及下架作業外,並同時進行制度面的檢討改善作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即涵蓋食品廠與飼料廠分廠分照、配置食品警察以及追討不法所得不受「一罪不二罰」限制等提案。

【執法不落實】
論刑罰加重以及強制要求食安險投保,表面上固然可遏止不肖廠商違法事宜,而正本清源成效仍應咎其中央及地方權責單位之執法落實,設立專責機關強化食品安全查核機制之餘, 關鍵仍在於落實產銷履歷資訊系統之源頭把關,以及原物料進出口管理規範,對食用油和飼料油的原料、製程以及流向登記項目予以列管。

食安稽查人員增列、成立食品警察強制取締違法等人力改革方案,尚有賴增加衛福部監管食安預算經費;反觀今年度中央政府的食品管理預算編列較上年度減少近0.3 億元,食品源頭管理機制等預算亦減編2 千多萬, 食品安全僅占向來經費不足的衛福部預算1%,而食安管理有賴地方政府, 然其卻以行政經費而非「專款專用」編列,研發、檢驗與稽核力絀連帶形成健保署財務負債,是否易落入殺雞取卵之窘境。

衛福部監管食安預算增加,對行政執行力精確落實與政府財政體制穩定,有正向效益;因劣質食品在人體內經過數年累積與無法分解,長期下來形成癌症之潛在健康風險,對於國家醫療保健支出增加以致造成政府財政赤字著實有關聯。

【食安加碼 可省保費】
台灣自1995 年3 月開辦全民健康保險以來,平均每人國民醫療保健支出呈逐年上升趨勢,截至2011 年平均年增率為6.7%;觀察全民健康保險累計財務連年短絀,每況愈下的財務狀況,僅能藉由保險費率調漲以及二代健保規劃,穩固連連虧損的中央健康保險署財務收支。

【當心病死豬】
另一方面,黑心油肆意在台灣擴散且快速蔓延,可謂源頭的物價調節機制失靈。今年元月豬肉價格始急遽攀升,截至中秋節豬肉相關製品需求高峰期,毛豬批發價格更續漲至每公斤81.74 元,較去年(2013 年) 同期漲幅達21%,在國際原物料上漲( 一頭豬的飼料成本較2012 年需多花費二十成) 以及不降反升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催化下,餐飲和食品業者極易尋求成本較低的貨源,以對抗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

再者,曝露在主要豬肉消費國- 中國大陸市場病死豬增加,而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與出口國美國,豬肉價格漲幅達50%,不難預見自中國大陸(包括香港) 進口的病死豬油流入市面削價販售,未來更亟需防範病死豬肉及其加工製品流竄國內餐飲製造業。

【民生壓力鍋】
杜絕危及國人健康的問題食品乃當局之責,莫因節省食安管理的稽查小錢而忽略龐大負債的健保支出,因小失大,賠了國人健康又折了財政費用;另蓄勢待發的國際進口原物料、作物飼料連漲壓力,以及民生消費物價指數掀起之壓力鍋並未停歇,恐將是食品衛生國安問題之餘面臨的另一波高壓風暴,發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