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隆談救濟 從教育子女開始

杜胤廣 2014/10/05 16:59 點閱 3434 次
基督教恩友中心執牧李振隆(左)接受本報專訪。談到他投入社會救濟工作的心路歷程。(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基督教恩友中心執牧李振隆(左)接受本報專訪。談到他投入社會救濟工作的心路歷程。(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當我們『有』的時候,如果能從別人的『沒有』來思考時,就能了解什麼是『救濟』。」在全台30個地區設立基督教恩友中心、救助貧弱街友的李振隆牧師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當年從一位投資房地產事業的建築師,進入慈惠救濟事業的心路歷程。他也提到現代父母應如何教導自己的孩子,自幼體會貧窮人的需要,並參與社會救濟工作。

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李振隆自成大建築研究所畢業,並考取建築師執照,不僅在淡江大學教書,更投入讓人能短期致富的房地產事業,過著令人稱羨的生活。

「當時上帝讓我感覺投入房地產事業,『賺錢好像很容易』,但難免有一股投機心態,讓自己的心裡得不到滿足。」李振隆說出當時從房地產業全心投入救濟工作的心境轉折,因為想到社會上還有一群人工作一整天,三餐卻不一定能溫飽,「有能力的自己,似乎可以跟貧困人分享自己所得。」

「投入房地產、蓋房子時,我經常三更半夜從夢中驚醒。」李振隆說,當年創業投資房地產時,工程一旦開始,大量資金進出,每到睡覺時,想到財務問題,不只睡不好,連冬天也會「冷汗直流」,每天都活在與金錢拔河的心驚膽戰中,這樣的生活並沒有讓他感到快樂與滿足。

如今,從事社會救濟工作已十多年的的李振隆,感覺上帝的恩典豐富有餘,讓他義無反顧。他說,「我念大學時,就常常利用寒暑假,從事社會救濟的工作。」當時更在楊煦院長帶領的高雄縣六龜鄉山地育幼院擔任過代理院長。

李振隆說,如何教導孩子懂得救濟,只是一個「將心比心」的教育。我們如果總活在「自私自利」的狀態下,教出來的孩子也一定是如此,當我們在思考或處理事情時,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就能體恤需要的人。

「台灣人的愛心很豐富。」李振隆認為,許多社會公益事業不斷在開發,民眾不論是參與飢餓30或其他志工體驗活動,都可以讓自己和孩子體驗他人的需要,但他指出一時的愛心並不深刻,因為,「在短暫愛心工作期間內,多半都含有一種旅遊心態,並沒有活在他人的感覺中。」因此,必須長時間了解貧困人的需要,才能懂得如何去救濟比自己更需要的人,隨時給予幫助。

基督教恩友中心執牧李振隆是接受本報社長林意玲在環宇電台(FM96.7)「醒報人物現場」節目專訪時,談到上述他投入社會救濟工作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