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肺癌極易轉移而致死的原因,是體內「Rab37」蛋白異常減少所致。成大藥理所團隊發表於頂尖期刊《自然通訊》的研究發現,肺癌患者體內Rab37若減少,會使癌細胞轉移現象提早發生,並降低患者手術後存活率。特聘教授王憶卿表示,未來可望以Rab37為基礎,研發新的癌症治療與預後評估方法。
癌症長年盤據我國10大死因首位,肺癌則是癌症10大死因第1名,在2013年造成逾8800人死亡。王憶卿分析,肺癌致死率偏高的原因之一,是癌細胞極易轉移,侵襲體內多處器官而致命。而王憶卿與國衛院、中研院及北榮團隊歷時4年,終於釐清與「細胞物質運輸」有關的Rab37異常造成肺癌轉移的原因。
過去研究顯示,體內各細胞是將蛋白質等物質包裹在「囊泡」中運輸;「物質像乘客、囊泡像公車,體內60餘種Rab蛋白則是司機,負責將物質送至身體各部位。」王憶卿解釋,包括荷爾蒙分泌、營養成分供輸等重要生理功能,都仰賴囊泡及Rab系統運作,而Rab37主要負責將物質從細胞內運送至細胞外發揮作用。
王憶卿指出,Rab37的「乘客」之一,是「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劑(TIMP1)」,TIMP1負責抑制另一種酵素「基質金屬蛋白酶(MMP9)」在細胞外作用;MMP9會把細胞間隙「弄鬆」,造成癌細胞穿過細胞間隙而轉移至淋巴、血管或身體其他部位。
研究團隊分析165位肺癌患者腫瘤組織後發現,有47%的患者Rab37異常減少,導致癌細胞轉移的現象較Rab37正常的患者提早發生,手術後存活率也較低。
目前Rab37異常減少的原因未明,僅知可能與基因有關,且在食道癌、肝癌也出現類似情形。研究團隊發現,罹癌實驗鼠若Rab37正常,可減少腫瘤轉移發生,因此未來或可據此研發可提升或維持肺癌患者體內Rab37的藥物。
成大醫學院長張俊彥則認為,若能透過驗血等快篩方法,檢測經由Rab37釋放到細胞外的TIMP1等物質,即能快速查知Rab37是否異常減少,可作為肺癌患者預後的評估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