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顏患者才藝多 執畫筆走出缺陷

李昀澔 2014/09/21 14:35 點閱 3760 次
小耳症患者鄭敬頤(左)及唇顎裂患者焦安慈(右)不僅擅長繪畫,也勇於展現舞蹈及音樂長才,希望鼓勵更多顱顏患者走出缺陷。(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小耳症患者鄭敬頤(左)及唇顎裂患者焦安慈(右)不僅擅長繪畫,也勇於展現舞蹈及音樂長才,希望鼓勵更多顱顏患者走出缺陷。(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揮灑顏料、吹奏口風琴、甚至還可翩翩起舞,顱顏患者展現多樣才華,證明他們「也可以活得很自信」。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1日舉辦公益年曆首賣會,在12位小耳症、唇顎裂、顏面神經纖維瘤等顱顏患者的畫作中,有人剖析克服心理障礙的過程,也有人分享舞蹈、歌唱、音樂等夢想。

唇顎裂患者焦安慈現場秀了段獨舞,更大方表示「我不怕和世界不一樣」。目前就讀台南科大7年制舞蹈系高一的焦安慈,從小因唇顎裂造成鼻翼塌陷及歪斜,常被同學嘲笑,只能趁午休時暗自飲泣;但她在舞蹈中找到自信,未來希望能到兒童台當「姊姊」,陪更多需要幫助的孩童唱唱跳跳,度過快樂童年。

羅慧夫基金會25年來提供顱顏患者醫療、交通、幼稚園、課輔、獎助學金等補助,目前每年約服務2千多人次。執行長王金英透露,今年天災人禍頻傳,基金會募款較去年減少15%,約達新台幣千萬元之譜。

目前就讀台藝大3年級的唇顎裂患者謝舒凡,以「梅杜莎的重生」獲獎。作品乍看之下是希臘神話中,會害人變成石像的「蛇髮女妖」,但髮尾卻非吐信的毒蛇,而是一支支畫筆。謝舒凡解釋,小時候無法接受自己的外表,每次有人盯著自己瞧,敵意就油然而生;但學畫後獲得老師、同學許多鼓勵,於是她改造了形象負面的梅杜莎,象徵顱顏患者可透過改變心態,克服外貌的缺陷。

右側小耳症患者鄭敬頤雖然只是位國小4年級生,但不僅擅長水彩畫,更精通鋼琴、口風琴及烏克麗麗等多種樂器,也因此獲選為由演員孟耿如拍攝的公益微電影《傾琴記》女主角小時候的替身。鄭媽媽說,她原本擔心鄭敬頤會因與眾不同的小耳朵受同學嘲笑,但鄭敬頤卻主動要求「紮馬尾」,絲毫無懼外界異樣眼光。

2015年羅慧夫公益年曆中最特別的作品,要屬目前小4生汪庭宇的創作;她以水彩為底,並以彩色毛線拼接的方式呈現畫中人物,生動描繪出自己在操場上與同學傳接球的畫面。但簡單的傳接球,對出生時就罹患巨大黑色素細胞瘤、整個右臉幾乎是左臉兩倍大的汪庭宇而言,卻是艱困無比;她經過多年練習,才克服右側視力、聽力、呼吸、平衡感都喪失的困境,現在運球、投球都已難不倒她。

延伸閱讀: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公益年曆得獎作品。
http://www.nncf.org/news/2014/07/07/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