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新住民 校園友善者獲獎

范捷茵 2014/09/17 17:13 點閱 2977 次
教育部17日頒發「友善校園獎」,肯定46個對校園友善環境有貢獻的老師和單位。(photo by 教育部)
教育部17日頒發「友善校園獎」,肯定46個對校園友善環境有貢獻的老師和單位。(photo by 教育部)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台北報導】校園內有許多教師主動關心偏差或中輟生、推動無障礙校園、協助校園教師心理調適等等,他們的付出,得到教育部17日頒發「友善校園獎」肯定。許多得獎人關心的是逐年增加的新移民子女,從生活適應、語言學習等不同層面伸出援手,讓這群學生能安心學習、成長茁壯。

教育部17日舉辦友善校園獎頒獎典禮,共46個單位與個人獲獎。其中桃園縣錦興國小位在工商發展區,移民比例高且普遍社經地位低,除了新移民子女外,也有外籍配偶將家鄉小孩帶到台灣受教,這群學生卻直接面臨不會中文、看不懂注音符號、心理無法調適等挑戰。

輔導主任王文秋自行蒐集教材、徵聘志工,從比手畫腳與畫圖開始與學生溝通,從零開始教授注音符號,然後把關心拓展至學生的生活細節與家庭背景。甚至有被輔導的移民子女,離開學校後重返校園擔任志工,讓王文秋滿是驚喜與感動,也獲得這次傑出人員的肯定。

王文秋說,雖然政府有補助華語補救教學計畫,但教師鐘點費、教材、人力等資源卻仍舊匱乏,過去輔導新移民子女的鐘點費,也是由學校自行籌措經金缺口。而許多規模小的學校經營辛苦,甚至出現輔導主任、學務處人員或導師兼任輔導老師情況,雖然《國教法》第10條為學校增設了許多輔導人力資源,但班級數少的小校卻吃不到這塊餅。

王文秋指出,新住民學生比例只會隨著逐年升高,她希望政府應該提供更完善的華語文教學系統,讓校園輔導教師不至於從ㄅ、ㄆ、ㄇ、ㄈ開始焦頭爛額,而是在一定的語言基礎上,輔導學生心理、偏差行為、家庭背景等面相。

新住民學生的家庭環境,有時會出現移民父母無力管教、過度寵愛、家庭溝通障礙等情況,小孩除了學習可能落後,也容易出現離家或沉迷虛擬遊戲等叛逆行為,負責內政部「全國新住民火炬行動」的台中市美群國小學務主任吳國芬,深入了解新住民小孩的生活面,並介入偏差學生回歸正軌,同樣受到傑出人員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