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英文系沒落了!畢業生何去何從?實踐大學英語系教授陳超明12日在「走向英語系未來座談會」語重心長地指出,全台有126個英語文相關系所,卻有3成多招生不足,近年有8個英文系所停招,9個系所更名,過去英語系所是熱門科系,如今英文主修生普遍感到前景黯淡,充滿就業焦慮。
【實習機會難尋】
根據GEAT對台灣英語系所經營的調查報告,41%英語系所面臨「實習機會難尋」的困境,31.5%為「招生人數不足」,私立科大招生不足的比例是32.5%,26%有「師資不足」的問題。
陳超明回憶,英語系曾有段輝煌時期,50年代台灣經濟以出口為導向,對外貿易注重外語能力,英文主修學生前景看好,然而事過境遷,現在英文系學生卻對未來恐懼不安。
「英文好,然而呢?其他科系學生英文若比你好,怎麼辦?」陳超明語重心長地說,英文最好的學生,大多選擇醫學系就讀,而商學院學生的英文能力也逐年進步,英文系學生的優勢不再。
【不再是第一志願】
台大外文系主任曾麗玲亦表示,外文系一向自詡為文科第1志願,但過去3年來,台大英語系研究所的報考人數逐年遞減,其他大學的外研所或英語所也面臨相同因境,在碩士學歷及大學學歷成為全民教育的這幾年,招生人數不斷萎縮,英文系也出現定位危機。
曾麗玲解釋,70年代台灣退出聯合國後,經濟走進國際,企業對英語人才趨之若鶩。然而,20世紀的全球化,使英語學習更為普遍,大眾認為外文所提供之英語專業毫不稀奇,因此英語高等教育面臨空洞化。外文系的教育目標應調整、重新界定英語的精熟,必須落實在口說及書寫2個層面。
陳超明和曾麗玲都認為,英文系畢業生應具CEFR(語言能力參考指標)C1能力(多益880),才能自稱「靠英語吃飯,但41.9%的學生能力落在B2(多益750),31%只有B1(多益750)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