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居住不正義 營建署變建商署

葉瑜娟 / 記者 2014/09/04 21:37 點閱 3325 次
「巢運」抗議營建署政策偏向建商,將營建署招牌改為「建商署」。(photo by 葉瑜娟/台灣醒報)
「巢運」抗議營建署政策偏向建商,將營建署招牌改為「建商署」。(photo by 葉瑜娟/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葉瑜娟台北報導】「營建署應停止再幫建商繼續背書,不該淪為建商的橡皮圖章!」即將號召民眾夜宿仁愛路的「巢運」,4日於營建署前召開記者會,控訴營建署政策長期偏向建商,早已淪為「建商署」。

日前「巢運」於夜宿行動記者會上提出5大訴求,營建署隨即在當日發表新聞稿回應。然而,巢運發言人彭揚凱痛批,營建署的回應避重就輕,不斷重提《多元住宅政策》多項措施,令人完全感受不到宣稱的「努力落實居住正義的目標」。

彭揚凱舉例,對於巢運要求改革稅制、拒絕炒作的訴求,營建署回應目前已完成81萬5千多件的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但彭揚凱說,營建署區段化的實價登錄不僅只做半套,也巧妙避開建商炒作最凶的預售屋,根本是抓小放大。此外,營建署也不將實質登錄作課稅之用,巢運質疑「難道實質登錄只是做好玩的嗎?」

對於現下年輕人最關心的社會住宅,巢運提出社會住宅存量達5%,並成立住宅法人的訴求,營建署回應未來10年內,台灣將有3萬4千戶的社會住宅。彭揚凱怒斥,營建署推估社會住宅總需求達32萬戶,依照目前興建速度推估,「要從清嘉慶年間開始蓋才能達到需求。」此外對於終結迫遷、停建合宜住宅及發展租屋市場等訴求,營建署的回應也都差強人意。

機場捷運A7站自救會會長徐玉紅表示,自己本身就是合意住宅的都更受害者。最初營建署打著合意住宅的名號,瞞著住戶預先標售土地,住戶一直到公開展示時才知道,即使一路抗爭,過了2年仍被全部徵收。但令她生氣的是,236公頃的被徵收地中只有10.23公頃用於合意住宅,剩下的土地都被財團及公共建設瓜分完了。

為了凸顯營建署政策不斷偏向建商,巢運參與者特意將營建署招牌改為「建商署」,引來大批媒體拍照。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秘書王寶萱要求營建署,都市更新應做到資訊公開、會議開放及公開聽證程序3個流程,並呼籲將居住權納入憲法,才能真正落實居住正義、終結強拆迫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