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媒體、政治 兩岸青年激盪火花

方家敏 2014/09/03 16:41 點閱 2838 次
兩岸經濟文化論壇3日邀集兩岸重要媒體人、NGO代表暢談,從農村、媒體到政治,各領域的創新改革。(photo by網路截圖)
兩岸經濟文化論壇3日邀集兩岸重要媒體人、NGO代表暢談,從農村、媒體到政治,各領域的創新改革。(photo by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兩岸經濟文化論壇3日邀集兩岸重要媒體人、NGO代表暢談,從農村、媒體到政治,各領域的創新改革。中國新啟蒙智庫執行長熊偉號召基層推動立法、民主改革;國仁城鄉科技發展中心總經理鐘芳打造小毛驢市民農園,推動中國大陸自然農法。資深媒體人邱家宜、鄭國威則談台灣年的公民不服從和新媒體改革,激盪深刻火花。

「你要珍惜每個不服從的念頭,因為這些念頭都包含不服從的原因,而憤怒的行使話釋權又簡稱為『暴動』,但不要因為害怕讓憤怒被連根拔。」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引用歌手張懸的話指出,現在的年輕人有強烈意識、批判性,對於世代正義、代議政治失靈,紛紛利用運動美學、音樂、藝術、符號意象、高端科技,累積社會創新的能量,「年輕世代帶頭衝,老一輩跟著上。」

新啟蒙智庫執行長熊偉200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推動公民參與立法的民間組織,推動基層民主實踐。「現在的中國與台灣美麗島時代類似,前陣子有很多社運人士被抓,但大家都認為他們是英雄。」他認為,由於中國大陸制度現今仍難全盤改變,因此在現有的制度條件項推動具體制度建設是他們的目標。

天下雜誌總主筆何榮幸語帶慚愧地說,中國大陸每年最重要的2大盛事,分別全國人大與政協開會往往被視為橡皮圖章,但其實在大陸的基層,早已有人開始由下而上推動立法。熊偉推動的立法範圍,從刑法、債務、青少年、經濟等遍及各項領域,但台灣媒體絲毫沒有注意,甚至將中國政治視為落後、僵化的代名詞。

「媒體有洞,用網路來補。」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內容中心主任鄭國威身為青創代表,他認為近年的媒體改革是失敗的,媒體為了點閱率、衝即時性,讓台灣充斥「低品質的不滿跟焦慮」和「愚蠢角色與故事」。因此鄭國威創造垂直媒體,擔任泛科學、公益交流站、娛樂重擊等網路媒體總編,以社群支持、user generate(使用者產生)的概念關注主流媒體不報導、卻非常重要的新聞。

國仁城鄉科技發展中心總經理鐘芳打造「小毛驢市民農園」,有鑑於北京的農村因都市發展快速消逝以及大陸食品安全問題,小毛驢讓上百家庭共同耕地。

鐘芳說,很多在職場上的高級職員,到了小毛驢都是農夫,除了自己安心吃無毒農業,進而推廣「社區支持農業」與「送菜到你家」的概念,舉辦北京有機農夫市集,打破傳統的化學農業,並教授自然農法和生態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