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發表於《自然: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一種過去用於緩和骨隨纖維化患者不適症狀的老藥,運用於治療鬼剃頭5個月後,3位至少3分之1以上頭髮脫落的中、重度鬼剃頭患者,重新長滿茂密秀髮。
鬼剃頭屬於突發性的圓形塊狀掉髮,與「雄性禿」等荷爾蒙相關的掉髮不同,男女比例均等,患者常一覺醒來,毛髮莫名銳減,除頭頂外,眉毛、腋毛都可能發生。掉髮範圍小至硬幣,嚴重則可能滿頭烏絲盡數脫落。
一般認為鬼剃頭可能由多種因素造成,主要與免疫功能失調有關,也就是免疫細胞異常攻擊毛囊,引起急性發炎而掉髮。通常患者就算未特別治療,一段時間後也會慢慢長出毛髮,臨床上有類固醇、血管擴張劑、照光等多種刺激毛囊生髮的治療方式,但部分患者容易復發,或掉髮情形嚴重,無法恢復原本的茂密。
過去研究指出,毛囊細胞分泌的部分物質,恐是「吸引」一種稱作「T細胞」的白血球異常攻擊毛囊的原因。哥大病理學副教授拉爾夫克萊恩斯表示,骨隨纖維化用藥能抑制T細胞聚集在毛囊周圍的現象,當毛囊不再發炎,就不再掉髮,並能自然長出新髮。動物實驗也顯示,停藥後,並未出現鬼剃頭復發狀況。
畫作預測智能 從小見端倪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團隊發表於《心理科學》期刊的研究,追蹤近7800對雙胞胎後發現,4歲時繪畫表現較佳者,14歲時智力測驗成績較高。
研究人員在受試者4歲時進行「畫小孩」實驗,要求受試者畫出他們心目中一位兒童的樣貌,並根據畫中孩童五官、髮色、衣著、配件等各種特徵的「精細」程度來打分數。10年後則測量受試者口說能力等智力測驗,結果顯示,繪畫內容較細緻者,青少年時期的智力測驗成績較高。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也發現,比起異卵雙胞胎,同卵雙胞胎幼年時繪畫表現較一致,顯示繪畫能力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
「在1920年代,畫圖的細緻程度,是評估兒童智能發展的主要參考依據。」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博士羅莎琳厄登解釋,繪畫反應出兒童對周遭人物的觀察、認知與記憶。她也強調,該研究並非證實基因可決定繪畫能力或智能發展,而是基因可能影響觀察力、表達力,甚至使用鉛筆等工具的能力,而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後天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