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國內日前有近200人等待「換心」救命,醫師呼籲過世者或家屬能發揮大愛,捐贈器官。器官捐贈移植中心7日即時資料顯示,目前有175位心臟移植登錄者,但每年捐贈者僅80餘人。台大外科部主任賴鴻緒強調,國內能執行換心手術的醫院愈來愈多,但由於都需仰賴死後捐贈,病患長期苦於捐贈者不足。
台大醫院7日為該院第500位接受心臟移植手術患者「江先生」舉行出院慶生會;賴鴻緒表示,台大自1987年執行亞洲首例換心手術後,至今已完成504例,遠超韓國的400餘例及泰國的200餘例。
台大心臟外科教授王水深指出,逾4成患者在換心前,需靠人工心臟「葉克膜」維持生命,但葉克膜也可能刺激免疫反應,增加移植後的器官排斥現象,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近30年來,台大完成多項困難的換心手術,例如曾與周杰倫與梁靜茹等歌手合作的舞者「小薇」,在2005年換心前,曾連續接受心肺復甦術(CPR)急救達280分鐘,王水深透露,美、韓等國的「最高紀錄」,都未超過200分鐘。在2008年換心的「無心人」,則靠2台葉克膜「續命」長達16天,撐到手術完成。
江先生在2月初旅遊時心肌梗塞發作,並在3月上旬裝設葉克膜及左心輔助器維持生命,下旬時因小腿缺血壞死截肢,最後於6月22日獲得配對合適者捐贈心臟。
台大心臟外科主治醫師紀乃新分析,江先生心臟輸出的血流量原本就不足,全身血管狀況也不佳,裝設葉克膜後,更凸顯血流不足問題,造成肢體末端微血管堵塞、肢端發黑、肌肉壞死,為防感染發生危及生命而選擇截肢。
紀乃新表示,全台每年都有約200人等待心臟移植,而術後復健,則是影響患者後續生活品質的關鍵。台大一般復健科主任陳思遠指出,多數心臟移植患者都在清醒、病情穩定後,就開始接受復健治療,主要是訓練心肺功能,以應付正常生活。而江先生等截肢患者,在裝設義肢前必須先強化肌肉耐力,裝上義肢後才能順暢行走,甚至部分較年輕患者,可不需仰賴枴杖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