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引爆石化經濟危機

李若松 / 資深媒體工作者 2014/08/05 14:25 點閱 2000 次
在大都會地底下,埋設了多少管線,它們安全嗎?(photo by 中央社)
在大都會地底下,埋設了多少管線,它們安全嗎?(photo by 中央社)

台灣發展工業經常要與農漁業爭地,台灣石化業面對全球石化工業轉變,勢必要調整步伐。

台灣經濟發展仰賴對外貿易,在早期石化加工品的出口值就高居全部出口額的50%以上,即使到了今日,依然維持25%以上的比重。石化工業在台灣扮演重要角色,可謂南台灣的經濟動脈,但經濟動脈的血管,竟然穿越人口密集區,引發經濟災難。

台灣以人口與土地而言是小國, 卻是石油化工大國。經過50 年發展, 台灣的石化工業已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若以乙烯年產能為指標,名列全球第9 大。

石化產值前三大
台灣石化工業單是中上游年產值大約新台幣1 兆7000 億元,與液晶面板、資訊半導體合稱3 大兆元產業,為台灣經濟的三大支柱。當今石化工業產值占整體製造業的30%, 包括內外銷,石化品總需求量超過每年2000 萬公噸,基本原料約占一半。

遠在高雄氣爆事故發生前,許多地區民眾已對老舊的石化工業區反對抗爭不斷,無論是台塑麥寮工業區或國光石化園區,前者在雲林縣持續運作中,國光石化則因環評抗爭,預定地從雲林遷至彰化,仍無法過關。

超過30 條人命,綿延6 公里的災區,損失難以估計,高雄地區發生震驚國際的氣爆災難,可以說是意外事故,但無法排除人為疏失,目前已鎖定是李長榮化工傳送丙烯管線大量洩漏,透過地下箱涵彌漫,引起連環爆,也引爆民眾對石化工業的恐慌。

埋管不得不然
台灣究竟該往何處去?石化管線是累積數10 年前開始埋設,甚至比許多民間住宅更早就埋設,如果陳舊的管線不能汰舊換新,或從地底改為地上明管,勢必要用大量的石化槽罐車運送,不僅影響道路流量負擔, 更猶如移動的不定時炸彈,比地下管線的事故發生率更高。

台灣發展工業,勢必要與農漁業爭地,台灣石化業面對全球石化工業轉變,勢必要調整步伐,是否應該往海外地區投資?美國頁岩氣開採成功,以頁岩氣的乙烷作乙烯原料, 比傳統石油腦每公噸節省300 至400 美元,幾乎省一半成本。

針對高雄氣爆事故,短期內是協助受災戶善後,讓高雄受災區恢復運作;從中長期看,中央政府應該思考石化工業發展策略,評估國內民意趨勢,或許多數民眾願意降低物質生活需求,追求心靈的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