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對景點 應有尊重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4/07/09 18:16 點閱 1764 次
部落會議決議禁止巴士入村,以封路、放狼煙、鳴槍抗 議,捍衛傳統領域。(photo by 中央社)
部落會議決議禁止巴士入村,以封路、放狼煙、鳴槍抗 議,捍衛傳統領域。(photo by 中央社)

「伯朗大道」的美麗稻田,不是為觀光而打造, 是勤樸農民耕作維生的田園;原住民部落不是動物園而是家園,豐年祭是原住民族的傳統儀典,不是歌廳秀。遊客應該拋開純消費的心態到訪,在獵奇、探祕之餘,對於觀光主體的人和環境,以及對當地居民的文化和生活保持應有的尊重。
因金城武替航空公司拍攝形象廣告,讓台東池上鄉的天堂路、伯朗大道及金城武乘涼喝水的大樹一夕爆紅,每到假日湧入許多朝聖人潮。
近日卻發生缺少尊重素養的觀光客為取景拍照, 踩踏結穗的稻田,恣意破壞景觀的憾事。讓農民心裡淌血,實因眼見半年辛勤耕稼的心血,才有結穗纍纍的稻田,被拍照的遊客踩爛,硬是在田裡踩出一條路。
全台各地發生遊客破壞景觀的行為不勝枚舉,汙損古蹟、攀牆拍照、岩壁畫圖、樹幹刻字等情事隨處可見,破壞景觀已不是公德心的問題,甚至已達到違法、違規程度,是「到此一遊」淺碟型旅遊文化的錯誤觀念所致。
正是由於遊客對地土的不尊重,阿美族歌手張震嶽憂心豐年祭淪為觀光消費對象,在臉書上砲轟「豐年祭不是跳給觀光客看的, 是跳給祖先看的」。
觀光局把2014年定為「原住民部落觀光元年」,同樣引來原住民的韃伐聲浪, 強調「原住民不是玩具公仔,祭典不是嘉年華」, 政府將部落及祭儀作為觀光消費商品,就是一種文化霸權。對原住民而言,不同族群在不同時節的祭儀, 代表追思、撫慰、感恩為目的的文化內涵,歌舞是與祖先溝通的儀式,並非娛樂展演。
同樣也是不尊重景點主人,到處攻掠美景引發爭議的,就是花蓮秀林鄉「慕谷慕魚」原住民。部落常年飽受觀光客「霸凌」, 假日到訪遊客人數遠超過總量管制的一天六百人, 巴士湧入山區,堵住族人上山耕作道路,衝擊環境及生態。
部落會議決議禁止巴士入村,以封路、放狼煙、鳴槍抗議,捍衛傳統領域。原住民會採取激烈的行動宣示「主權」,關鍵就在於遊客抱持觀光心態恣意而為,完全不尊重當地住民的生活,只有破壞沒有生態。凡此種種,值得國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