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峽谷效應 面天樹蛙有擴音機

賴義中 2014/06/22 15:41 點閱 3095 次
台大生命科學系在《動物學》期刊上的研究發現,面天樹蛙會利用人造排水溝來加強鳴聲效果,形成對求偶有利的條件。(photo by 林雨德提供)
台大生命科學系在《動物學》期刊上的研究發現,面天樹蛙會利用人造排水溝來加強鳴聲效果,形成對求偶有利的條件。(photo by 林雨德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台北報導】公園中習以為常的蛙鳴聲,其實蘊藏著動物在都市中生存的智慧。台大生命科學系研究團隊近日刊登於《動物學》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常見於平地的面天樹蛙,似乎懂得利用人造排水溝來加強鳴聲效果,形成對求偶有利的條件,是首宗發現動物應用人造物改造「聲音」的研究,也吸引眾多國際媒體的注意。

面天樹蛙是台灣特有種的小型樹蛙,廣泛分布於低海拔地區,特色為高亢的鳴聲,台大生科系大學部學生譚文皓與林杰發現,台北福州山公園內路旁的寬水溝中,雄蛙數量異常的多,蛙鳴好像也比較大聲,於是在生科系副教授林雨德和音樂所助理教授蔡振家指導下,驗證此一觀察。

【水溝放大蛙鳴音量】
研究團隊先選擇10處路段,比較水溝內外的雄蛙數量有無差異,經計算發現,以10平方米為單位,水溝內的雄蛙多達16隻,而水溝外僅有0.2隻,密度差異相當大;證明雄蛙偏好在水溝內鳴叫後,團隊再隨機選取水溝內外各15處位置,錄下蛙鳴聲,並使用聲音分析軟體計算出與標準鳴聲間的差距。

研究發現,在水溝內的雄蛙鳴聲明顯較響也較長,較水溝外大上4分貝,等於音量擴大3分之2倍,音節長度也多出1成,證實水溝能產生音箱效果,讓雄蛙聽起來「中氣十足」。林雨德以「都市峽谷效應」說明這項結果,都市中的水泥大樓高牆經常會放大人類的噪音,而人造排水溝正是面天樹蛙的「峽谷」。

【聲音大成求偶優勢】
為何雄蛙喜好群聚在排水溝內鳴叫?林雨德解釋,面天樹蛙與許多蛙類、鳥類、魚類或鹿類相同,有著「群集展示」(lek mating)的求偶習性,由雄性大量聚集、展示其能力,吸引雌性「選購」。而過去研究顯示,雌蛙偏好與鳴聲較響亮的雄蛙交配,在水溝內鳴叫,顯然有利於雄蛙求偶時「騙」過雌蛙。

動物利用人類建設求生存的情形並不罕見,如家燕在屋簷下築巢即是一例,過去亦有研究指出,部分蛙種會挖掘泥洞或利用樹洞來增幅鳴聲,這項研究的特別之處,在於首次發現野生動物會利用人造物來改變聲音,國際媒體如:《自然》、《科學》、《BBC》、《探索》、《紐時》也爭相報導。

【雌蛙偏好仍待觀察】
不過,雄蛙是否僅因求偶而聚集在水溝中?林雨德坦承,由於過去並無研究顯示面天樹蛙的雌蛙確實偏好較大的鳴聲,實驗也沒有特別紀錄到雌蛙因此前來交配,雌蛙是否確實偏好水溝內的雄蛙,尚待進一步研究。但研究團隊也觀察到,由於水溝內並非常時有水流動,雄蛙的分布狀況也不均勻,蛙卵量極少,尚能斷定雄蛙並非因產卵或居住之故,而是因水溝的「峽谷效應」而群聚在此。

林雨德指出,學生若有好的點子和創意,且願意去探索、發掘,簡單的實驗也能做出好的成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