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台大數學天文館聽中研院士批評12年國教的數學總綱,想不到這個議題已經爭取很久了。院士林長壽說,從今年2月就他們就向教育部指出問題了。
挑1個之前沒聽過的論點寫完後,快速回報社列印,但社長認為文章缺了教育部方面的回應,不夠完整,所以趕快撥電話給國教院補訪。我總覺得無論國教院怎麼講,一定跟記者會、新聞稿、還有上次訪問一樣,說這是一場誤會拉,只是計算方式問題拉,必修學分沒有變拉...云云,還沒打電話前本來相當意興闌珊。
不料,今天訪到的研究員相當健談啊,幾乎有問必答,而且解釋得相當清楚,除了「送課審會有沒有機會再修改」這問題沒有正面回答(他只是重覆:「恩...課綱過不過由課審會決定。」)總之,聽得出來他曾仔細研究過院士們的論點。
我本來一直很不解,如果只是這麼單純的誤會,為什麼國務院不召集院士解釋清楚?他們都是腦筋清楚、邏輯很好的數學家阿。
但是聽一聽好像有點懂了。
對方說,教育部的立場是保持理工農醫學生的學分數,但發揮適性教育的目的,讓商管經濟、人文藝術的同學能減少學分數(過去數學必修16學分,選修數乙6學分;新總綱必修12學分,選修4學分),把多出來的時間修習其他英文啊、歷史啊等科目。
而今天辦記者會的院士們強調數學、邏輯的重要性,他們認為藝術、社會科學都運用了數學的對稱、統計等概念,比方說現在80%的藝術創作並非單純手工,而是應用製圖、動畫軟體。所以他們提倡開發難易度不同的課本,讓人人每個禮拜最少4節數學課(其實認真算起來,每人每禮拜4節數學課,課堂數會比現在99課綱還要多)。
雖然兩邊都擷取課綱的東西相互反駁:時數不夠導致教學倉促VS時數彈性,選修使學生挑容易的學VS選修讓學生能按照興趣發展,沒有納入考試出題VS出題需要先擬總綱與綱領...等等,但其實這些都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我覺得追根究柢兩者衝突在於:「到底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學數學?」院士認為,全世界都往科學科技發展,數學當然很重要。教育部認為,一個學體育、研究中文的人,為什麼要逼他念數學念得那麼痛苦。
那我覺得呢??我覺得啊,考試領導教學啊,過去99課綱並沒有規定數甲數乙要納入出題範圍,但是學測、指考就是會考啊,所以誰敢不看?我的意思不是課綱不重要,只是不管課綱怎麼編,我更在乎的是,現在學測2月過早考、高三不納出題範圍...這些現象該怎麼改善。不然你想想,數學課有沒有集中高一高二真的重要嗎?現在二、三類拚學測的學生,不就早不念高三的範圍了嗎?學測不考嘛。
- 會考選填志願 學者籲家長尊重
- 英國監控中東 洩密者另有其人
- 院士:數學選修不考 學生不會讀
- 歐巴馬會波羅申科 促各國援烏
- 兼任教師漲薪 私校竟可自決(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