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台北報導】北捷殺人案後,捷運上草木皆兵,一名自閉症患者在捷運誤觸他人,引發群眾恐慌逃命。對此,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秘書長潘怡伶表示,自閉症患者因不善溝通,易遭誤會具有敵意,盼社會能以包容代替標籤;國防醫學院精神學科醫生葉啟斌強調,精神病患者易成為罪犯的說法,是以訛傳訛,他們出現攻擊性行為的比例,與一般人相同。
捷運板南線28日發生一起「誤傳殺人」事件,一名24歲患有自閉症的張姓男子,在車廂手誤觸旁邊乘客,因溝通不良,引起雙方爭執,車上民眾以為又發生砍殺事件,爭相逃出車廂造成多人受傷,事後警方證實是虛驚一場。該名男子的母親心疼地說:「社會大眾太不了解自閉兒,太可憐了。」引起各界對自閉兒的討論。
【不善溝通易遭誤解】
對此,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秘書長潘怡伶受訪時表示,自閉症或亞斯伯格患者,人際溝通有困難,因為不善言詞,又缺乏察顏觀色的能力,易被認為具有敵意,當他們誤觸別人時,經常難以表達歉意,很容易造成誤解,事實上並無惡意。
潘怡伶呼籲,社會大眾給予自閉症患者更多包容,他們與常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有的患者敏感易怒,有的溫和柔順,不應因為他們患有自閉症,就貼上標籤,只要與他們多互動,就能理解他們其實很可愛。
自閉症基金會執行長劉增榮指出,曾有研究報導說,連續殺人犯中自閉症比例比一般大眾更高,這是一種誤導。他們和常人一樣,需要愛與關懷,當被誤解時、不被接納時,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才會出現問題行為,社會大眾應以關懷理解代替排斥。
【恐慌大眾先入為主】
國防醫學院精神學科醫生葉啟斌認為,在北捷事件後,人心慌慌,社會大眾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群」的症狀,過度防衛與警覺,對精神病患產生「先入為主」的反應,他呼籲人們轉移注意力,以包容的態度看待精神病患。
葉啟斌強調,自閉症患者確實會因被誤解,產生情緒不穩躁動,但他們自傷或殺人的比例與常人一樣,包括躁鬱症、憂鬱症、過動症等精神病患者,出現攻擊性行為的比例與一般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