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市場決定 政府硬抝不來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4/05/28 15:54 點閱 2439 次
六大工商團體呼籲政府不宜調高基本工資,引發勞工團體到工總抗 議,並呼籲政府要提高基本工資,保障勞工基本生存權。(photo by 中央社)
六大工商團體呼籲政府不宜調高基本工資,引發勞工團體到工總抗 議,並呼籲政府要提高基本工資,保障勞工基本生存權。(photo by 中央社)

由瑞士工會所推動的最低工資公投案,在2014 年5 月18 日舉行的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訂定全球最高最低工資(minimum wage),月薪4,000 瑞士法郎( 約新台幣13 萬5,000 元), 時薪22瑞士法郎(約新台幣743元)、月薪4,000 瑞士法郎(約新台幣13.5 萬元)。結果,反對票達77%,只有23% 贊成,遭到否決。

瑞士、美國都遭否決

就在上一個月,美國歐巴馬總統一直高調強力提出的「提高最低工資法案」,也同樣遭到了國會的大多數否決。

在臺灣,也就在不到十天之前,新任執政黨國民黨副主席的「郝立強」等人,陸續「體察民意」,尊重「民粹主張」,也提議應該打破規則,提前在今年九月之前,立即召開審議委員會,馬上把臺灣基本工資調漲到時薪133 元以上、月薪22,639 元,才能「符合勞工實際生活需求」。

薪資與工資兩回事

同時,經濟部長張家祝,也提議修改公司法,認為用法律強制企業提撥一定比例獲利供員工加薪;胡志強主張將用法律規定,限定企業必須將公司獲利分成各三分之一,分給企業、員工加薪及捐公益;朱立倫更強硬主張「不加薪就加稅」;依法,企業盈餘的分配是投資人的權益事項,須由股東大會決定,政府無權以超越公司法的特別法,任意予以改變。

但在這兒,有一個重要概念須先予以釐清的是,剛性法定「最低工資」(minimum wage) 標準,是政府動用公權力以有形之手干預設定的「行政標竿」,以能符合各該國家最起碼的維生需要,與民生物價及最低購買力直接連結,是政治的。

「市場薪資」(market rate of wage) 則是社會自由競爭的經濟環境態勢及市場供需情勢變化,依循經濟體制的無形之手,所激盪推演出來的「市場機制產物」,是勞動市場經濟的。

瑞士及美國「用公權力強制提高最低工資」提案,先後遭到否決的鮮明實例,不啻表明了一項重要信息: 「薪資」是市場決定的,甚至於用政府剛性法規限令「最低工資提高」, 也是硬抝不來的。

剛性法定最低工資

倘若我們再仔細檢視一下,18 日瑞士公民投票如果獲得通過,則因為瑞士目前並沒有明確的法令規定, 這項剛性訂定的全國最低工資,所設定的最低時薪,必將遠遠超過美國的7.75 美元( 約新台幣232 元)、法國的9.43 歐元( 約新台幣390 元)、西班牙的5.05 歐元( 約新台幣209 元) 和德國近日通過的8 歐元( 約新台幣330 元),躍進成為全世界法定最低工資最高的國家。

不過,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計算,瑞士的最低工資水準經過物價平減調整後,實質購買力約祇相當於時薪新台幣420 元。

餅作大才有好薪情

瑞士多數民眾不支持這項爭議性公投案的理由,主要是認為,設立更高的法定最低工資水準,固然有助於緩和薪資差距,並使已然在職的全職勞工,能夠更加生活無虞;但是,這項措施並不是幫助低所得人民或家戶的好方法,其最大的負作用是,立即會傷害到國家的產業經濟競爭力, 削弱瑞士經濟體質。

同時也會促使公司企業裁員,使得原想幫助低所得者的美意,反而會因此導致更多弱勢族群的工作機會減少,社會邊際勞動力更為增加,而且使年輕人及專業能力較差者更難找到工作,結果反而會讓他們更加深受其害。另一項原因,是目前在瑞士其市場薪資會低於此一最低工資的勞工中,約九成皆屬外國籍,其情形與臺灣的外勞薪資待遇的狀況極為類似。

瑞士所有的問題與顧慮,幾乎也就是臺灣未來情境的「現值化」映現;這種冀望用公權力的干預,向上調高最低工資( 基本工資) 基準線方式,以能濟弱救貧,促進「市場薪資」的立即跟進調升,這種一意設想以法定標準改變自由市場活力彈性的努力,在歐美都已同時宣告失敗。

有些人開倒車

在這種情況下,郝立強等人不思採用經濟理性作法,以振興國家產業經濟活力,把國家社會之餅做大,增進就業機會,用增進企業營運擴大、獲利增多,墊高雇用加薪籌碼的方法來救經濟,反而還是積極想用政府強制介入,採行「非經濟理性」作為方式, 激催提高剛性基本工資,以追逐社會的「好薪情」,除了博取一些民粹選票的讚賞支持外,其對於改善臺灣當前社會窘境並無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