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股票型基金 收益看長不看短

賴義中 2014/05/22 16:17 點閱 2863 次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簡單、方便、風險低,近年受投資人歡迎。(photo by 維基百科)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簡單、方便、風險低,近年受投資人歡迎。(photo by 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綜合報導】投資人若無法天天查閱、厭惡繁瑣手續、又想要有明顯獲益,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是不錯的選擇。ETF兼具股票和指數型基金特色,在交易所上市買賣,申購買回程序類似基金,加上管理費便宜,近年廣受投資人青睞,只是應注意仍要承擔系統性風險,且收益是看長不看短。

ETF可謂指數型基金的孿生兄弟,兩者同樣追求指數報酬率,不同處在於ETF可在證券市場掛牌買賣,等於是將它視為一檔股票手動操作。例如投資人若買進「寶來台灣卓越50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台灣50指數),等於擁有台灣市值最高的50家上市公司投資組合;指數漲多少跌多少,基金也會出現相同變化。

指數型基金是股神巴菲特也曾多次公開推薦的投資方式,其投資方法與一般基金倚賴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操作不同,而是追蹤指數的變化,如台灣股價指數、香港恆生指數或道瓊工業指數等,等於將資本分散至指數內的所有產業,跟著指數的平均值走,沒有因人為操作而波動的問題,也因此被稱為被動型基金。

投資基金必然會考慮停利點或停損點,一般請經理人更換投資標的的同時,還需額外收取管理費,但指數型基金追蹤整體指數,便無投資標的問題;由於無須經理人管理,指數型基金的管理費也相對低廉,相較一般基金每年2.5%左右,指數型基金通常在0.25%至0.75%左右,也免去頻繁進出產生的手續、稅賦成本。

淡大財金系教授聶建中表示,ETF就是「小資也可以買大盤」,若投資人不想看個股,購買ETF就是最簡單的方式。

證交所解釋,ETF的另一項特色是其獨有的「實物申購/買回」機制。一般投資人只要有台股證券帳戶,就能買賣ETF,實物申購即是以一籃子股票換取一定數量之ETF,實物買回則是以ETF換回股票,而一定數量係指以500為最小單位的基數,申購、買回都要以此基數或倍數進行。

證交所說明,當ETF價格溢價或折價時,機構投資人會趁此時申購或買回,賺取價差,但套利買賣的過程中,就會使ETF價格下滑或上揚,最終趨近淨值,減少機構法人過度套利的現象。

不過,ETF並非完全沒有風險。聶建中表示,ETF雖然免去個股的風險,但還是要承擔系統性風險;此外,市場因素也可能使指數和ETF間產生追蹤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