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園 非一蹴可幾

莊祖鯤 / 海外作家 2014/04/30 09:44 點閱 1933 次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對台灣而言,廢核與減碳似乎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兩難困局;若是要短期內達到減碳的目標,目前廢核是不可能的。(photo by rodrigomezs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對台灣而言,廢核與減碳似乎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兩難困局;若是要短期內達到減碳的目標,目前廢核是不可能的。(photo by rodrigomezs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近十幾年來,原油價格已由每桶18美元,飆漲至100美元以上,而且看來沒有降價的可能。此外,地球暖化造成的生態、氣象變化已很明顯,使得原先抵制「京都協定」多年的一些國家(例如澳洲),都已經改變態度。

【「非核家園」作繭自縛】
這些狀況對世界各國的能源政策都產生極大的衝擊。例如美國已經有將近20年沒有建造新的核能電廠,現在則將建核電廠的檔期排得滿滿的。一向排斥核能發電的北歐各國,現在也改弦易轍了。如瑞典原訂2010年廢核,但是到2009年卻廢止了原計畫,又開始興建新的核能電廠。

雖然2011年日本海嘯造成的福島核能電廠災害,曾一度短暫地讓核電的熱潮退燒。日本甚至一度喊出「零核政策」,但是隨著大選之後政權的轉移,核能電廠又再度恢復運轉。至於極端缺乏能源的台灣呢?政府似乎左右為難、苦無對策。

2000年民進黨執政以後,「非核家園」的政策,就使台灣陷入作繭自縛的困境中,也成為2008年謝長廷競選時的燙手番薯。因為,除去核能發電以外,所有的火力發電─無論是燒煤、石油或天然氣,都會排放二氧化碳。

【最佳對策:雙管齊下】
其實在目前的處境下,台灣長期的能源政策應該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節能與開發再生能源雙管齊下。在節能方面,首先是照明用電的節約問題。有人指出,台灣2011年用電兩千億度,其中照明用電佔四百億度(20%)。但目前改用省電LED照明的不到1%,若是將台灣的LED普及率提高到20%,則可以省下68億度的電,約相當於目前運作中的核能一廠一個機組的發電量。

工業用電的節能,也大有可為。台灣電子業的龍頭台積電公司大力推動「綠色願景工程」,2011年開始之後的兩年,每年可節省十億度電(相當於一億美金),約佔全公司用電量的20-26%。

就各項再生能源在台灣的發展潛力比較來說,水力發電是技術最成熟的。但因為台灣河川短,而且都已經充分開發了,所以也是最沒有發展潛力的一項了。目前台灣水力發電總量,還不到全台灣用電量的1%!

在海洋發電和地熱發電兩項,台灣的潛力和機會不大。風力發電方面,由於成本仍高,而且必須依賴穩定的風向,因此在台灣發展空間未必很大,但在澎湖和一些離島,則仍有開發的價值。至於太陽能應用主要在發電與熱水器兩個領域,台灣雖然太陽能熱水器總容量不算大,但是到2011年已經有50萬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率達6.6%,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五。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對台灣而言,廢核與減碳似乎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兩難困局。若是要短期內達到減碳的目標,目前廢核是不可能的。比較可行的方案是訂短期和中長程的目標:

短期方案:大力推動節電方案,以五年內節省10%的電力為目標。核能維持目前的發電量,但是以核四廠取代已經達到使用年限的核一、核二和核三廠。另外加強發展再生能源,希望達到5%的目標,並用天然氣取代部分燃煤。長期方案:如果在30年內,節電能夠達到20%的目標,而且再生能源也能達到15-20%的目標,那麼全面廢核就有可能達到。

【全面廢核未定之天】
也許有人認為如此的廢核速度還不夠快,但是即便是再生能源發展最快、成效最好的德國,都還不敢保證到2050年以前能夠全面廢核。因為所有再生能源都是「間歇性」能源,不能穩定供電,必須靠其他電源來補足。

但是德國還能指望從核能發電佔80%的法國,以及燃煤發電佔85%的波蘭去購電,台灣呢?所以我們也不能過分天真,而昧於現實。(轉載自《中華縱橫談》網站)

(轉載自《中華縱橫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