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康熙來了》 快要走了?

謝宇程 / 文字工作者 2014/04/28 19:41 點閱 3744 次

《康熙來了》這個節目原本廣受喜愛,但如今卻一點一滴蒸散、揮發了。近年來,每次點開康熙的節目,看到的都是乏善可陳的內容,不免令人懷念起幾年前的精彩節目內容。

我對《康熙來了》有特別的感情。當年我離開純樸的家庭、學校環境之後,是看這個節目讓我了解許多都會年輕人的生活觀點,竟和當時內向的我有那麼大的不同,甚至教我如何跌跌撞撞地適應社會與人群。

《康熙來了》對於台灣演藝、文化、影視圈更有一層特殊意義。它可以算是台灣人才、創作,在整個華人圈可以被看到的展示窗,甚至是一個火箭發射器。有才華的人、好的作品,藉由它在華人圈子的收視度,可以很快地受到矚目,得到機會。

舉例來說,2009年10月19日那一集〈無緣情侶再續前緣〉,張克帆和歡歡日〈于佳卉〉,20幾年前的少年情侶,中年重逢再訴衷情,多少人都看得哭了。那一集,至今42萬人點擊第一段,34萬人點擊第三段─超過七成五。

說到最底,蔡康永與徐悌熙兩位主持人,默契、機智、風趣在電視圈內少見。有這樣功力的主持人,台灣不到五個;要說組合,更沒有另一對了。

但是現在,《康熙來了》奄奄一息。毫無特色、表演粗糙的少男少女、一心想紅但未成氣候的藝人,被拱上康熙的舞台展露缺陷。置入宣傳電影、電視、書籍、餐廳,我們勉強還能假裝沒發現。但是安排無話想說,說話味如白蠟的明星,在節目上講些言不由衷的空談,就讓人難忍了。更有甚者,毫不吸引人的節目主題一再重複,只好靠來賓放大的情緒來撐場面。

每當蔡康永先生勉力大笑著說:「天哪快笑死我了!」每當徐熙娣〈小S〉刻意用麻辣的詞語,掩蓋節目內容本身的平淡,我都感到好「淒涼」。曾經,在《康熙來了》的舞台上,因為呈現獨特的經歷、不凡的想法,就可以不矯揉造作地吸引人。他們忘了《康熙來了》受到歡迎,是因為它如鏡地反射都會男女、年輕群體的愛恨好惡。

在台灣,一個十年的節目不容易,它幾乎算是活化石,聯繫著一群人的認同與感情。在台灣,一個有華人圈能見度的節目很少有,是台灣整個演藝產業一根重要樑柱。《康熙來了》若是善加經營,定可以為製作團隊的聚寶盆,也是台灣演藝界的名人堂。

十年累積聲譽與能見度,如果只因疏懶於規劃設計,或是因公關、投機因素被揮霍賤賣。真的、真的很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