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周刊封面故事:機器人專題:來自未來的居民(20140330 經濟學人)

賴義中 2014/04/02 09:31 點閱 1226 次

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
Special Report: Robots: Immigrants from the Future
機器人專題:來自未來的居民
http://www.economist.com/news/special-report/21599522-robots-offer-unique-insight-what-people-want-technology-makes-their

「Schaft」漆藍色的右腳緩緩踏定了鋁梯的第7階,成為機器人挑戰賽的最終勝出者,並可獲得特別為人形機器人設計的1百萬獎金,上千名圍觀群眾歡聲雷動。協助催生「Schaft」的投資人加藤隆說,他投資的目的並非是為了賺錢,而是因為這支團隊願意專心致志投入人形機器的開發上。

機器人的外型始終是辯論的焦點,從白蟻到翼手龍,科學家嘗試過一切擬生物的造型,但最終的夢想仍是擬人形態的機器人。開發人形設計並不以量產和營利為目的,也不計畫投入工業生產,而是為了能夠解決那些在人類生活環境中,常人力有未逮,因此必須仰仗強大外力的困境,例如投入搜救行動。

不可諱言,人形設計源於人類自身的空想,從20世紀初期幻想生產線上的大型機具服膺於主人,到1960年代出現的「原子小金剛」,或是更晚期「傑森一家」中的機械女僕蘿西,都是對人形機器憧憬的具體實現。人類始終未放棄開發擬人機器的原因,在於它能以更社會性、更融入人類生活的方式來幫助人類,以親人的方式完成即使聚眾也無法達成的事。

現行機器人大小比較圖:http://imgur.com/ZPd5D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