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宇廣播電台(FM96.7) 醒報國際現場
播出時間:3 月 20 日 8:00-9:00
中國時報 駐華府海外特派員 劉屏
與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
跟您一起從台灣看全球
一、 反服貿學生佔領立法院
‧日前因為服貿協議,學生包圍立法院,要求總統出面說明、行政院長下台、逐條審查;今天服貿得不到在野黨支持、亦得不到民眾支持,可謂國民黨政府施政嚴重挫敗,要嘛不符合大多數民眾的利益,要嘛技術上犯規,甚至內部分裂、兩敗俱傷。您怎麼看?
‧最重要的一點,是體制。學生衝撞也好,街頭群眾運動也好,在一個體制下能不能發揮效果。當初五四運動,可是把部長都揍了一頓,或者六四,也如是;但那是在一個威權體制下,人民沒有訴求管道,不得已採用非常手段來表達。
而今天在台灣,難道說,不以暴力抗爭手段事情就沒法進行了嗎?如果說立法委員無法反映民意,總統不能滿足期待,就以選票讓他走人,這才是理性。我是覺得今天沒必要走到暴力抗爭這一步。
現在人民把立法院的牌子拆掉,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有人不高興就開車衝進總統府,這豈不是天下大亂?
‧政府在處理對外條約,沒有說在外頭都跟人家講好了,再回過頭來逐條審議。這牽涉到,一、國民黨的民意基礎夠不夠?二、政府所要推動的事大家支不支持?三、若有不支持的雜音,該怎麼消除?四、學生上街頭,國內緊張,國外看笑話。到底我們該如何處理這個局面?
‧這就像綁票事件,政府該如何面對綁匪,也許談判,也許攻堅,但重要的是今年要選舉了,2年後又要大選,民主的基本體制便該回歸選票。今天烏克蘭就是自食惡果的好例子,因為自己不遵守憲法,用非法治的手段推翻法治選出的總統,所以現在會失掉土地。
這個政策現在面臨挑戰,很多人懷疑政府,懷疑談判過程是不是有傷害到自身權益,但即便如此,依然需要審查,而不可自認為權益受損,就背槍上陣;如果大家為所欲為,那國家還要不要走下去?
‧立法院這幾天癱瘓了,無法審任何案子;美國1970年代曾設計「快速道」作法,當發生類似事件的時候,總統和國會之間權力交付的關係究竟為何?
‧在美國,總統的理念無法獲得國會認可的例子非常多。一次大戰時,威爾森提出14點和平原則,其中一項就是國際聯盟,結果美國所倡的國際聯盟,因為國會不同意,最後竟然自己不參加,這是何等的笑話;另外,當初京都議定書也是被美國國會否決掉,導致現在美國在環保上備受批評非議。
議會空轉,政府關門,對國家的每一份子都是莫大傷害,所以奉勸大家各讓一步,且民主本來就是個妥協的過程。
‧但現在的問題更嚴重了,可不是國會不信任總統,而是人民不信任國會,甚至人民藉著挾持國會來跟總統談判,這變成是民主制度上的反挫,也就是說明民意代表是我們選出來的,以實施代議政治,而現今人民卻寧願採「直接民主」,不需要代議制了。
‧那就要修改憲法,很多事情打掉重新來過,或者立法院乾脆另找地方開會,維持立法議事不中斷,畢竟又不是非得在立法院開會不可。下一步要怎麼做是優先考量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怎麼跟學生談判,絕對不可讓類似的事持續下去,以致變成常態。要是誰不高興,就去做一件他自認為是替天行道的事情,那人人如此,這個國家鐵定沒希望。
‧最終還是要靠公權力出頭,如何在符合民意合理訴求下,發揮其功效;大家且靜觀下去吧。
二、克里米亞簽約回歸俄羅斯
‧國際都在關注克里米亞,它們之前公投獨立,後簽約回歸俄羅斯,反觀台灣選擇什麼呢?
‧克里米亞清楚選擇投歸俄羅斯祖國懷抱,公投時以9成的贊成票加入俄羅斯聯盟,俄羅斯也展開雙臂歡迎。從歷史上看,克里米亞有200多年的時間是屬於俄羅斯的,僅有60年是屬於烏克蘭,歸向俄羅斯是很自然的事。國際上,歐、美都提出要制裁俄羅斯,美國媒體已在討論下一步該如何做?西方現正擔心如何避免讓烏克蘭東南部也併入俄國。
‧烏克蘭無法對俄國採取軍事行動,歐美各國提出的制裁也沒對俄國產生多大效果,所以國際間對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之事是默認嗎?
‧美國會對俄羅斯採取進一步制裁,例如在金融方面限制俄羅斯的進出口,或是與歐洲國家聯合共同抵制俄羅斯的商品,如同美國對伊朗採取全面制裁,同樣地拿來對待俄羅斯。不過,這當中有幾項因素要考量,一、歐洲國家的天然氣非常依賴俄羅斯,因此不一定會跟美國合作;二、如此聯合抵制俄國,對美國、歐洲的國際金融是否會有很大的影響。
‧美國已明講不會對俄羅斯有軍事行動,其他各國更不可能有軍事行動,因此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併入俄羅斯已成事實。如何避免克里米亞效應擴大,是美國下一步擔心的問題。
‧國際上聲明的'制裁,常被解套,依你所見,國際上的制裁,在過去有哪一次是真的有效的?
‧對中國大陸的軍事禁運是有效的。天安門事件後,歐美國家對中國採取軍事禁運。美國曾想賣黑鷹直升機給台灣,引來中國不滿,原因是中國也有黑鷹直升機,但在禁運條令下,美國不給中國大陸零組件,導致中國的黑鷹直升機處於停飛的狀態。國際對中國大陸實施禁運有一定效果,但或許中國轉了一個貿易出口,就變相解運了。
‧既然克里米亞局勢已成定局,俄羅斯、烏克蘭、國際的下一步會如何處理呢?
‧俄羅斯總統普丁已宣佈不會分裂烏克蘭,因為烏克蘭東邊領土居民是親俄比例高,東南部區過半數是俄羅斯人,這次烏克蘭是親西方的推翻了親俄的總統,所以西方會擔心產礦的東南區是否也會歸向俄羅斯,因此加緊援助烏克蘭,不要讓烏克蘭過度依賴俄羅斯,在能源、工業技術上多幫忙烏克蘭。
‧西方國家也在這次烏克蘭的動亂中學到了教訓,為何這次俄國可以順利取得克里米亞呢?因為烏克蘭在過去的動亂中,克里米亞的人認為是西方國家在搧風點火,鼓動親西方的烏克蘭人推翻東部親俄的烏克蘭總統,這也是讓西方國家學到了一次教訓。
‧請您分析一下,克里米亞公投成功對世界局勢的漣漪效應?
‧按照烏克蘭的憲法,克里米亞的公投是無效的,克里米亞的公投只限於他內政的事,若關乎烏克蘭的領土問題,則公投無效。魁北克公投最近一次是以49%的比例贊成脫離加拿大,加拿大政府諄諄教誨不要脫離,美國也在當中施壓,自此無人再提起魁北克公投的事,魁北克仍有頗高比例的人希望能脫離加拿大,加拿大政府近年來做了許多能讓魁北克人民向心力變強的政策,亦即走上公投需冒許多的風險,公投通過是否也存在很大的問號,也依國家的情況不同,有不同的風險。
‧俄羅斯承認克里米亞獨立,也要幫忙克里米亞提供天然氣,俄國除了有賺,也有需付的代價。
三、豐田關閉印度車廠
主持人:豐田汽車最近在印度關廠,不是因為生意不好,而是生產量太好,導致勞資糾紛,您怎麼看?
劉屏:這是一個經典勞資糾紛且無法妥善解決的兩敗俱傷案例,關廠之後,公司無法生產,利潤要從哪來?另一方面,員工也失去工作機會。這個事件尤其令人難過,加薪額度雙方無法達成協議,工人竟開始惡意破壞生產線,甚至傷害管理人員。
主持人:這些印度工人本來的月薪是台幣11000元,工會要求加薪4200元,協調40次後,豐田只願意加薪1500元,然而工會不同意,談判破局,豐田因而每天減產700輛汽車,對印度來說也留下不良紀錄,恐令企業駐廠卻步,而大減就業機會。
劉屏:印度貧富差距大,國民教育水準差異亦大,但因人口總量多,而有大批的理工科技人才,這也是為什麼當初豐田在澳洲關廠後,把工廠陸續遷至印度。現在談不攏,一方說一毛錢也不給,另一方揚言要讓工廠倒,於是兩敗俱傷;這值得我們借鑑。
主持人:今後可能引發寒蟬效應,許多廠不敢去印度設了;同時豐田也開始將廠轉到印尼和中國去,但這兩地也各有潛在的問題。像台灣,很多下游廠商也往大陸出走,而受限於中國大陸許多法令;剛開始往往工資低廉,後來政府介入,工資越來越高,就像溫水煮青蛙,要撤也撤不了。
劉屏:是的,尤其大公司常成為肥羊。就在幾個小時前,美國的司法部長宣布驚人消息;由於豐田汽車屢屢出包,油門失靈導致車速逕自飆升,造成12人死亡,豐田事後經過多時才開始大規模回收,美國政府裁決罰款豐田12億美金,相當於新台幣360億,是美國史上對汽車公司最高金額的罰款。這件事也提醒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何在。
主持人:除了豐田,像蘋果公司,也是血汗工廠;我們在希望企業深具良心的同時,企業經營的成本和風險也相當艱鉅,這之間的拉鋸應該找到一個平衡點。豐田汽車在美國似乎相當受歡迎?
劉屏:我有個朋友告訴我,他到東岸感到納悶,怎麼都放眼望去不見一輛國產車,全是日本車。他所言不假,要過到中西部,國產車才逐漸普遍。在台灣亦是如此,日本車佔盡街頭,其中又以豐田最甚。
豐田的總產量亦是世界第一,每天都有消費者在告它;就如今天美國司法部長所言,企業有其社會責任,出事了不可掩蓋事實來求全聲譽,而是勇敢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主持人:在台灣,豐田的確打遍天下無敵手,遙遙領先。越大的企業越須負擔起沉重的社會責任,勞資之間的糾紛,則須運用智慧去細心談判,創造雙贏局面,而非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