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遲緩兒機率高 家扶急募資源

杜胤廣 2014/03/19 17:14 點閱 2243 次
剛滿3歲的玲玲,一年前多次目睹家暴畫面,使身心發展出現異常,害怕陌生人,但經過1年多的早療服務,已逐漸恢復。(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剛滿3歲的玲玲,一年前多次目睹家暴畫面,使身心發展出現異常,害怕陌生人,但經過1年多的早療服務,已逐漸恢復。(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我不喜歡喝酒,因為爸爸喝酒就打媽媽。」剛滿3歲的玲玲童言童語說道。家扶基金會19日上午為遲緩兒募集早療資金,召開記者會。現場更邀請兩位接受「早療」的遲緩兒與單親家長描述心路歷程,希望外界人士投入善心,幫助早療。

【不害怕陌生人】
玲玲媽媽說,一年前開始學語的玲玲,多次目睹家暴畫面,使身心發展出現異常,開始害怕陌生人,「連媽媽都不會叫,」反應變得遲緩。

玲玲媽媽說,在社工的協助下,利用說故事繪本及教具的操作,引導玲玲口語理解與認知學習的能力,經過1年多的早療,更教她如何「愛」自己的孩子,不論是簡單的親職技巧,還是親子之間的表達能力,都使玲玲學習不再害怕陌生人,現在「回到家就開始不停的講話!」為人母的心情與壓力也如釋重負,得到宣洩。

【療育資源、觀念不到位】
根據家扶基金會102年經濟弱勢兒童發展的調查顯示,家扶基金會所扶助的0至6歲兒童共有3270位,鄉村地區的兒童發展遲緩比例高達27.2%,遠高於大都市。凸顯出鄉村型地區正面臨療育資源不足與教養智能未普及的情形。

「看到立院外的學生正為自己的權益呼喊,但有一群身高不到100公分的孩子,也想為自己發聲。」家扶基金會社工處主任藍元杉說,全國140萬個0至6歲的孩子,1萬8千多個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而家扶所接觸的偏鄉地區的孩子,平均10個就有1個發展遲緩。

「家長外出工作,把小孩留在老家給祖父母照顧,長期在資源、觀念不到位、社福基金無法滿足所有弱勢的情況下扶養孩子,孩子落入發展遲緩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大同育幼院黃劍峰院長說,這些偏遠地區的家庭通常都是隔代教養、單親家庭、經濟弱勢,或寄養家庭,遇到發展遲緩的兒童,沒有教養智能就等同放棄孩子,不管孩子未來發展如何,等到進入國中、小後,治療更困難。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明泉說,偏遠地區較缺乏特教資源,但知道資源不足,他們也無能為力,希望未來專業人員能夠進入偏鄉地區,提供免費的篩檢服務,並進行早療宣導,因為這些弱勢家庭,也需要知識上的供應,讓它們了解孩子有那些問題,以便即早發現、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