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經濟系老師陶宏麟,日前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高等教育資料庫中2004年為樣本,去分析大學畢業女生在外在條件下對起薪影響。結果得一份論斤論兩統計資料,那就是高3公分可多169元薪資,胖1公斤,少56元薪資,從此得知身高比體重更能對薪資產生影響力。而此一研究報告還漂洋過海,登上國際期刊「經濟與人類生物學」。
不用說,此一象牙塔中的學術研究報告透媒體登載後,一定引發議論,以為你我退化成黑猩猩,更激起許多女性不滿與抗議。至於被當成樣本的師大女學生,可能更是不好受。會如此除了是直接用人心中最敏感又脆弱的體型去量化,存有嚴重偏見和當事人自尊受辱外。
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把人當成商品,而忽略了每個人學習能力和自我進取,以及現代社會早進入多元族群融合。那今日以女體去量化,是不是改天可以拿新住民之子去做能否出頭天的計算數字與圖表呢。
的確,以人是視覺動物和當下第一眼直接感受,不論是在職場、兩性交往、選舉戰場,甚或者業務溝通上,都會產生有一定加減分效應。可是把此當成自我學術上研究,那便當更謹慎,它的內容禁不禁得起考驗,有無考慮到人在時間歷程和教育訓練、自我學習下,會產生質變超越外表的刻板定型。
假如這些人人皆知變數,卻大意或有意去排除,那職場又和傳統菜市場的豬肉攤有何不同呢。
往昔人們常用知識份子去稱大學教授,那就是尊敬他們所學外,更深信他們有高度人文素養和洞悉能力,不是只會在研究室中看數字做分析。
那今日大學老師在對國內現狀以所學去探討其中變化和差異,那更當展現出高度和格局,而不是把其中部份數據當成吸睛亮點,好讓媒體肯投射關愛眼神而報導,結果弄得許多職場中人內心受創受辱,最後也傷了學者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