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南亞吃路邊攤 小心桿菌性痢疾

李昀澔 2014/03/18 18:41 點閱 2713 次
衛福部防疫醫師羅一鈞呼籲,民眾前往東南亞應飲用包裝水、避免吃路邊攤,上完大號務必用肥皂洗手,以免感染桿菌性痢疾。(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衛福部防疫醫師羅一鈞呼籲,民眾前往東南亞應飲用包裝水、避免吃路邊攤,上完大號務必用肥皂洗手,以免感染桿菌性痢疾。(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民眾前往柬埔寨、緬甸等地區,應避免在小吃攤用餐,以免感染桿菌性痢疾。衛福部疾管署18日公布近期4起國人前往東南亞感染桿菌性痢疾病例,患者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呼籲,民眾在東南亞應飲用包裝水、避免吃路邊攤,並特別注意個人如廁衛生,上完大號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否則握手、擁抱也可能傳染致病細菌。

桿菌性痢疾主要透過「糞口傳染」方式散播,可能肇因於個人衛生習慣不良,或汙水汙染飲食;潛伏期通常為1至3天,也可能長達1周,感染者會產生發燒、腹瀉、嘔吐、痙攣、血便、黏液便,以及「裡急後重」等症狀,羅一鈞解釋,裡急後重源自中醫術語,也就是「想大大不出來」,患者會感到腹痛及強烈便意,卻又無法順利排便。

疾管署統計,去年共有26例境外移入桿菌性痢疾;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指出,今年至今已累計25例,其中20例是外勞健檢時發現,患者多為印尼勞工,國人染病則有泰、緬移入各1例、柬埔寨3例。

前往柬埔寨的3名女性是在2月底至金邊參加公益活動,後來出現腹部絞痛及水瀉等症狀,另一名前往緬甸參加宗教活動的患者則是在上周入境時發燒被檢出,確診為「志賀氏痢疾桿菌」感染。

羅一鈞表示,近期4例桿菌性痢疾患者雖然在旅途中全程飲用包裝水,卻曾在當地路邊攤用餐,另外如廁習慣不良、上完大號未確實用肥皂洗手,也是可能感染的原因之一。羅一鈞強調,國內衛生條件較佳,近年來本土桿菌性痢疾案例極少,患者多因生飲山泉水感染,或是療養院等衛生較不理想的場所,才可能發生群聚感染。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指出,政府對外勞健檢把關嚴格,就算驗出傳染病,通常不致影響國內民眾,但國人在旅途中或入境時,若出現身體不適狀況,一定要主動通知機場檢疫人員,就醫時也應確實告知旅遊史,以便醫師診斷,同時通報衛生單位啟動必要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