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PET合體 影像醫學生力軍

李昀澔 2014/03/11 19:26 點閱 4129 次
台大影像醫學部主任施庭芳(右)指出,結合磁振掃描與正子造影的「磁振暨正子掃描同步整合系統」(MR-PET),是未來影像醫學趨勢。(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大影像醫學部主任施庭芳(右)指出,結合磁振掃描與正子造影的「磁振暨正子掃描同步整合系統」(MR-PET),是未來影像醫學趨勢。(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磁振掃描(MRI)與正子造影(PET)二合一,大幅提升診斷準確性!台大醫院巨資引進「磁振暨正子掃描同步整合系統」(MR-PET),既能在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單次檢查過程中同步取得2種影像,也能降低患者的輻射暴露劑量;科技部政務次長錢宗良強調,多功能影像設備未來將成為醫學領域科系教學與生醫基礎研究的主力。

MRI、PET都是目前臨床上相當常見的影像醫學技術,能協助醫師檢查患者體內的組織結構及反應;MRI是採「核磁共振」原理使人體內部結構成像,PET則是利用注入患者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釋放訊號而成像,能顯示出某器官或腫瘤的「即時」變化。

【影像設備2合1】
過去由於MRI運作時產生的強力磁場,與PET所使用的正子晶體會互相干擾,MRI與PET只能「各做各的」,但新型半導體問世後,克服PET偵測器無法在高磁力環境下運作的瓶頸,已可結合兩者功能於單一機器,同步取得兩種檢測訊號;除台大外,成大近年也積極開發類似技術。

台大特地把原位於醫院東址1樓的心導管室移往5樓,再將龐大笨重的MR-PET以懸吊方式「垂降」進入影像醫學部;台大醫院副院長陳石池指出,雖然設立MR-PET中心前後已花費新台幣數十億元,但透過影像醫學技術達到疾病早期診療是趨勢,該儀器也能大幅減少患者接受檢查的時間,他認為「非常值得」。

【同步化、準確化】
MR-PET的主要負責人是台大影像醫學部主任施庭芳,她表示從電腦斷層掃描、MRI到MR-PET,一路看著影像醫學設備推陳出新,尤其MR-PET從提出概念到生產儀器的速度超乎各界預期,施庭芳忍不住讚嘆,「現在的影像儀器,幾乎可說從科學進化到藝術領域了。」

施庭芳解釋,MR-PET收集到的影像資料具備「同一時間、空間」的特色,由於人體結構與反應變化都非常細微,即便發生數秒的差異,都足以影響醫師判讀,但訊號同步之後再搭配3度空間立體定位,診斷勢必更準確。施庭芳強調,MR-PET還能判斷腫瘤的嚴重程度,例如MRI成像顯示某部位有大腫塊,但若PET訊號並不強,就比較可能是良性腫瘤。

【降低輻射暴露】
MR-PET的另一個優點在於,比起使用傳統PET,患者接受的放射性物質劑量僅為過去的三分之一;施庭芳表示,接受1次MR-PET檢查的輻射暴露量,約等於搭乘台灣飛往美國的班機來回兩趟所累積的輻射量,對患者更為安全。

「科技部近來正在討論,如何整合擁有MRI設備的大學,進行學術研究合作。」錢宗良指出,MR-PET不僅符合國際講求「精確醫療」的潮流,他預估未來若能與學校體系結合,在教學及基礎研究方面,都將有更多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