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文化資源 不如培養消費力

張勳慶 / 文字工作者 2014/03/03 20:34 點閱 1915 次
高雄的衛武營藝文中心會不會變成超大蚊子館?又或者雷大雨小只能靠免費看戲聽音樂去製造人氣?圖為衛武營一景。  (photo by 我是魚夫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高雄的衛武營藝文中心會不會變成超大蚊子館?又或者雷大雨小只能靠免費看戲聽音樂去製造人氣?圖為衛武營一景。 (photo by 我是魚夫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占地9.9公頃,耗資101億元且將在年底完工的高雄衛武營文化中心,被稱為南台灣的兩廳院。但日前馬總統前往視察,卻潑冷水拋出「會不會變成蚊子館」的心中疑問。對此,高市文化局長史哲表示,文化人口的確是個問題,但也反問:中央做了什麼?並說,只要中央有配套,以高市辦理「春天藝術節」參觀人數成長的經驗,一定可讓衛武營活化。

從總統和高市文化局長間的過招,可以發現不脫官員傳統的「爭資源辦活動,便能吸引民眾進而帶動硬體高度利用」的官方思維。可是這種看法卻沒去思考一個長期問題,那就是在台灣到底有多少文化消費力,而這股力量又能支撐起多大市場和表演團體?

在物質享樂的滿足下,國人生活中少會談論藝文參與過程,頂多是以電視劇內容為共通話題。真要談付費且又排除掉流行市場(電影、音樂)以及書報雜誌的這一大塊,台灣的文化消費力是軟弱的。特別重要的是,國人仍是以免費心態去要求政府或看待演出,除非具高知名度和熱門話題。此種大環境上的文化貧血,才是真正病癥。

高雄的衛武營藝文中心會不會變成超大蚊子館?又或者雷大雨小只能靠免費看戲聽音樂去製造人氣?最後仍得靠文化部年年貼錢,去維持所謂文化上的南北平衡?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坑坑疤疤,真正的難解之結,是國人會把藝文活動當成心靈上的根本需求嗎?這個問題若一代代心虛、或認為事不關己,那國人才是最大群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