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心理師」還有「藥品3同」的故事,都有點超出我的「舒適圈」,除了議題比較少人討論,聽到的話、問到的人,通常會有很強烈的本位主義,光是判斷他們的發言夠不夠客觀,就挺煩人的。我寫得慢就算了,連帶害了編輯和美編,真是太慘烈了。
我其實本來對心理師也不太瞭解,只是有個朋友剛好是,所以我隱約知道他們很辛苦,還有一些部分沒寫出來,比如說他們工作的時候可能被攻擊,急診醫護人員被攻擊有「王貴芬條款」保障,可是攻擊心理師的通常是精神疾病患者,難道要懲罰他們嗎?這是很為難的事情。
我會覺得開心,是因為我還沒把連結貼給朋友看,她就告訴我那些故事在「心理師界」轉貼到翻掉,我這樣也算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吧!
另一方面,我也有點不安,因為如果心理師們不只是因為覺得有人關注議題而開心,而是因「有人幫忙出了口氣」而開心,那就代表我不夠客觀了;鄉民都說,提案的蘇清泉委員就是典型的醫院資方代表,其立場可議,但我覺得就算是這樣,他某些觀念確實蠻有道理,所以我也不認為他講的都是屁話。
希望整理思緒可以更快,雖然好像常常這樣希望。
2月26日工作成果
1. 廖國棟:3同須有差額給付配套
2. 藥品三同爭議 醫藥界憂降低品質
3. 肉毒桿菌有假 認明衛福部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