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亂象的診斷與反思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4/02/23 19:00 點閱 14123 次
 台灣雖然擁有亞洲最自由的電視與平面媒體,媒體卻欠缺監督機制,且多以幾近「綜藝化」的方式處理負面新聞,扭曲社會輿論。 (photo by M: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雖然擁有亞洲最自由的電視與平面媒體,媒體卻欠缺監督機制,且多以幾近「綜藝化」的方式處理負面新聞,扭曲社會輿論。 (photo by M: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新北市長朱立倫在新北市公私立小學校長會議上,批評媒體充斥八卦、政治惡鬥以及社會負面新聞,少見有國際重大新聞,媒體亂象是台灣的危機,導致下一代缺乏國際觀。

無獨有偶,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報導台灣媒體現狀中指出,台灣民眾受夠猥褻、圍堵式的報導,過去幾個月全台只有黃色小鴨和吳憶樺的消息,媒體內向發展,對國際事務缺乏興趣。

【報導有如連續劇】
過去一段時間,包括八里「媽媽嘴」命案、洪仲丘命案、吳憶樺返台探親的一窩蜂報導,名嘴自扮柯南,炒新聞的熱情程度,只能以「瘋狂」兩字形容。媒體鉅細靡遺的報導手法,以及談話性節目的配合演出,勾勒出電視媒體與觀眾之間如綜藝節目或八點檔連續劇般的互動圖像。

隨著事件的發展,地球似乎已經停止運轉,國內外其他事件都不重要,都不算發生。對媒體而言,命案和八卦不是單純的新聞事件,而是一齣關於事件主人翁與配角間愛恨情仇的複雜戲曲。

【忘記還有天下事】
駭人聽聞、羶腥色和荒謬事件充斥台灣媒體,就以報導命案的新聞和製作call in節目來看,我們只能說,媒體但知有社會事件、影藝八卦,不知有國內其他事件,更不知有天下。

媒體好比處在虛構的世界中,不斷進行著自我重複再生產,而非存在於真實人生當中。當媒體熱炒命案的同時,地球未曾停止運轉,世界也不曾暫時停止呼吸。當「全球共感圈」(Global Synesthesia Circle)時代來臨,深刻改變全球的媒體生態,但台灣媒體面對這場劃時代的革命卻無感。

換言之,今日的媒體,不能夠只是「真實」報導個別事件,還要能夠以宏觀的視野對觀眾與讀者描繪「鳥瞰圖」,方能建立媒體的公信力與吸引力。媒體處理特定事件既無發現真實的能力,也缺乏描繪「鳥瞰圖」的專業,只好以「感情謬誤」大肆渲染。

【缺乏監督機制】
西方民主先進國家的媒體,以享有最大程度的新聞自由著稱,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必須提高新聞品質。在維持自由競爭的原則下,為保護整個媒體市場,避免淪為少數幾家媒體所壟斷的結果。甚至大型媒體必須是股票上市公司,由股東大會和股東們監督媒體的經營與新聞的處理。

可惜台灣雖然擁有亞洲最自由的電視與平面媒體,媒體卻欠缺監督機制、少有國際新聞的深入報導,以及幾近「綜藝化」方式處理八卦、負面新聞,呈現因立場與偏好,導致模糊客觀真實,扭曲社會輿論表達的亂象,一如有學者建議:「拒看、拒點閱、拒轉載」,或許是唯一促成媒體改進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