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產業空洞化 不容忽視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4/01/28 19:54 點閱 2571 次
2013年整體對外經濟出口產業的大後退現象,讓我們看到了臺灣「出口產業空洞化危機」緊急逼近的風險。(photo by  tintincai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2013年整體對外經濟出口產業的大後退現象,讓我們看到了臺灣「出口產業空洞化危機」緊急逼近的風險。(photo by tintincai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根據海關進出口統計,台灣2013年累計出口總額3,032.2億美元,僅較2012年微增0.7%,是歷年來少有的低度成長水準。累計年度進口總額2,700.7億美元,則較2012年減縮了0.1%,累計出超雖然維持了正值的331.4億美元,亦僅較2012年小增24.4億美元而已。

這種對外經濟格局,只可謂為是「大滯退中的小順差」,並不是太有樂觀前景的基本態勢。

【經濟格局不樂觀】
對於既往出口主力市場,也是增加有限,不該短少的國家地區,卻果然短少了。2013年台灣對於一向都是兩位數高額增長而且重要的東協六國,出口只有微增2.2%,對於十年來最大順差市場的中國大陸與香港,也是增幅極其有限,僅達1.5%,對於傳統主要大市場的歐美日,卻都明顯後退,對日本減縮0.3%,對美國減縮1.5%,對歐洲則更銳減了3.8%。

至於進口情勢,也大致與出口情勢相彷彿,其中自美國僅增6.8%,自歐洲亦只增加6.1%,自東協六國小增3.4%,自中國大陸與香港則更羞澀到祇微幅增加1.6%而已,而來自日本的進口,則勁減了9.2%。

【外銷倚賴單項產品】
臺灣的出口主力產業存在嚴重的「產品過度集中」現象,產業結構多元化不足,且外銷競爭力過度倚賴單項產品情形依然嚴重。

十年前,電子資訊產品占總出口33.11%,到2013年還是以33.2%佔據第一大出口比重。以半導體為主體的電子產品成長速度更是比重勁升,而包括智慧手機在內的資訊電信產品則成長速率轉緩,尤其資訊與通信產品出口11.0億美元,較2012年同月急遽銳減3.1億美元(-22.1%)最為嚴重,其中手機產品就重挫了2.2億美元(-43.9%),手機及電話之零件也大挫。

其次是光學器材產品之出口17.3億美元,較2012年同月縮減2.4億美元(-12.0%),其中液晶顯示裝置銳減1.6億美元(-22.2%)最嚴重,液晶裝置之零組件產品也減少了0.9億美元(-12.1%);相較之下,電子產品之出口69.3億美元,較2012年同月小減1.7億美元(-2.4%)則屬輕微,還主要是因為積體電路出口減少3.3億美元(-6.5%)所致。

【電子產業夕陽化】
另外在整體出口產業結構上,緊接著訊與通信產業的組合產品情勢之外,有兩項變遷發展,也值得正視:一是,以石化、紡織業的衍生產品,仍高踞出口結構的第二位,持有20%上下出口份額。二是,最能反映臺灣產業升級、科技密集及高附加價值的機電器械產業產品,出口卻衰退。

個體層次的出口產業經濟情勢,至少顯現了幾個重要的國家產業政策危機信息:第一,過去30年支撐臺灣出口主力的電子產業日漸夕陽化,卻還是未見接棒的新一代出口冠軍產業。

第二,過去20年最具競爭優勢能量的資訊電信產業,竟然在2013突然塌陷,失去優勢動能,這究竟是臺灣一國一地的個別特殊現象,抑或是全球市場普遍共相,是值得警覺重視。

【石化相關產業正沈浮】
第三,過去五十年支撐台灣出口的石化及有關產業,未來沈浮值得觀察。

第四,日本機電器械關聯產業升級的進步經驗,是臺灣未來高加值產業的最重要寄託所在。過去十年的頹退情況,是否猶有可以振作復興的機運,也是值得重視的。

從2013年整體對外經濟出口產業的大後退現象,讓我們看到了臺灣「出口產業空洞化危機」緊急逼近的風險,正在襲面而來,令識者倍感震動。可以說,臺灣出口產業空洞化危機,似乎已在不遠。馬江體制政府在未來這兩年時間之內,絕對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