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綜合報導】大峽谷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古老!2012年底,一篇研究指出,大峽谷的地質年齡可追溯至7千萬年前,推翻以往看法,在美國掀起熱議。不過,26日刊載於《自然地質科學》的最新研究反駁說,雖然部分區域確實非常古老,但最主要的峽谷區域僅誕生於5、6百萬年前,相當年輕。
「我想這場長達140年的辯論總算告終了。」新墨西哥大學地質學家卡爾斯壯於26日發表成果後表示。多數地質學家同意位於大峽谷底層的岩層結構年代久遠,在18億年前即存在,爭議點在於科羅拉多河究竟於何時開始下切岩層。
研究團隊藉由測量磷灰石礦中的氦原子濃度來推算地質年代,氦原子含量會隨著磷灰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而有增減。若地下的磷灰石溫度保持在攝氏70度以上,氦原子就會溢散而出;但若岩石因向下侵蝕而露出地表並隨之冷卻,氦原子就會被封在磷灰石中,並重新累積,研究人員就可依此推斷岩層冷卻的時間。
團隊發現,有兩段區域確實較為古老,大峽谷東部區域年齡達1500萬至2500萬年,下游處則達5千萬至7千萬年,但上游最源頭處的大理石峽谷以及大峽谷最西緣,都是數百萬年內才造成的。卡爾斯壯作出結論,在科羅拉多河開始下切以前,大峽谷內各區域過去彼此並不相連。
然而,2012年11月29日,科羅拉多大學地質學家芙勞沃斯與加州理工學院地質學家沃尼克同樣使用氦原子濃度進行探測,但其結論指大峽谷的實際年齡為7千萬年,卡爾斯壯的成果出爐後立即招致兩人批評。芙勞沃斯表示,對於以同樣的方法得出如此歧異的詮釋感到不解。
《自然》指出,兩人結論的巨大差異可能來自於研究假設的不同,芙勞沃斯假設地表溫度為25度,卡爾斯壯的研究則假設地表溫度為攝氏10至25度,他認為由於過去數百年內溫度變化頻繁,假定一個溫度範圍更為合理。